两河书香·阅见德州③丨李珊珊:解码马颊河畔的文化基因

大众新闻·海报新闻    04-19原创





大众网记者 翟岩 任楠 德州报道


“千百年来,马颊河静静地流淌着,它那甘甜的河水哺育了两岸无数优秀儿女,传颂着两岸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4月21日,平原县王打卦镇妇联主席、欣和区域党建联合体党委书记李珊珊手持《平原历史文化研究文集》临风而立,身后的探花花园内梨树飘雪、桃花灼灼。当她的诵读声与马颊河的涛声交织,历史长卷在四月的春风中徐徐展开。



作为“两河书香·阅见德州——中华好书领读行”第三期荐书人,李珊珊的讲述带着基层工作者特有的温度。“这部著作以详实的史料和生动的笔触,将平原大地的历史脉络与人文精神娓娓道来。”翻开第562页,李珊珊的指尖划过马颊河百年变迁的记载,这些镌刻在方志里的故事,焕发出新的生机。


录制间隙,一场意料之外的“田野读书会”悄然发生。李珊珊向围观的村民展示书中董讷督漕治水的故事,引发了热烈讨论。73岁的董老汉激动地说:“书里写的探花故事,和我家流传下来的差不多。”这种源自民间的文化认同,让此次读书日策划主题有了更厚重的注脚。



“马颊河的每道波纹里,都藏着先人的智慧密码。”李珊珊望着碧波荡漾的马颊河,讲述书中鲜为人知的细节:马颊河在德州水系中地位举足轻重,但受黄河改道以及南北运河影响,马颊河河道变迁频繁,沿岸人民深受其苦,1949年以来,德州地区共实施多次大规模河道治理,才让昔日狭窄淤积的“千年害河”,变成了旱能灌、涝能排的“致富河”。正如书中所说:“古老的马颊河以全新的面貌展现在世人面前,共产党领导人民战天斗地的艰苦创业精神成了一代代中国人传之久远的巨大精神财富。”


夕阳将书影投在粼粼河面时,李珊珊完成最后一段录制:“这种文化基因,至今仍在滋养着这片土地。”此刻,书中详实的治水史料与眼前波光相映——董讷督漕治水的文牍墨迹未干,河岸新栽的生态林已抽出嫩芽;“马西大会战”的号子声犹在耳畔,无人机正掠过新筑的生态堤岸。从董讷治漕到“红旗渠”精神,再到新时代生态治理,不同时空的奋斗史诗在此叠印,恰是“让文字回到历史现场”的生动写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