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高考倒计时百日备考指导|物理:加强核心模块复习,带着模型总结训练
大众新闻·海报新闻 02-26原创

大众网记者 侯海燕 刘泽旭 泰安报道
主讲教师:山东省泰安第十九中学 高三物理备课组长 物理教师 吴国勇
距离考试还有100天,每分每秒都无比珍贵。考前100天,物理学科到底还能不能提分?答案是当然是肯定的。要根据个人的真实学习状况,制定符合自己的复习策略。
高三学生常常陷入盲目刷题的误区,认为做题越多,成绩就会越好。然而,这种方法往往事倍功半。正确的方法是,独立思考,避免盲目刷题。做完题后,认真总结反思,找到自己的薄弱点,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新高考采用赋分制,根据这几年的赋分情况,物理原始分大致可以上浮15-20分,作为绝大多数同学,可以把原始分50作为我们的奋斗起点。
如果同学们现在物理学科成绩还在40分以下,那目前的首要任务是拿下相对独立的物理模块,比如选修模块中的交变电流、机械振动与机械波、光学、热学、原子物理学,以及必修二中的天体运动问题,这几个模块在高考中性价比较高,每年高考会考3-4道选择题,且难度较低,而且它们还会出现在第15或16题两个计算题中,只要针对这些模块加强专项训练,基本可以手到擒来。
如何合理安排考试节奏?
1.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15-20分钟):对于简单直接、考查基本概念和规律的题目,尽量1-2分钟内完成,遇到有一定难度、需要分析推理和复杂运算的题目简单思考后如果思路不是很清晰可以直接跳过,不要患得患失,待得到实验及计算题的基础分后回头再做,前面失分后面补。以下是近四年高考单选选项设置。
2021年:2A3B1C2D 2022年:2A2B3C1D。
2023年:2A2B3C1D 2024年:1A2B3C2D。
多项选择题(15-20分钟):难度较大,需要对每个选项进行仔细分析,对于熟悉的知识点和题型,时间控制在4分钟左右,确保准确率,对于复杂的、涉及多个物理过程的题目,如电磁感应、电场磁场综合等,直接作为单选作答,为后面实验和计算题节省时间。选择题没有百分百的把握,不要更改答案。(做完马上涂卡)。
2.实验题:山东高考物理实验题的难度逐年降低,考查面虽然较往年更加宽泛,不再局限于13题力学实验,14题电学实验,但实验原理清晰明确,回扣课本上学生实验的趋势明显,重在考查实验原理和数据处理能力,而理解其原理是其核心。这两个实验题总计14分,7或8个空,其中有三个空是选择题,通过对实验的专项训练,运算能力的强化,克服对实验题的恐惧心理,经过三轮的历练,可以轻松得到10分以上。
3.计算题:15,16题,考查的正是那些相对独立的模块,无非就是运动学、热学、几何光学,如果还有可能的话就是机械波,原子物理学。通过对这些独立模块的专项强化训练,得到这些基本分,你的物理就能在40-50之间,对于基础比较薄弱的同学,接下来的时间就死磕这些模块,保证基础的送分题不丢分。
17题与18题综合性强,思维容量大,计算量大,在高考中除学霸外几乎是可望不可及的,但题型很固定,电磁场模型和板块模型问题,做到保一望二。
怎样才能考出更高的成绩?对于40-70分的同学,在保证前面的基础分不丢或少丢的前提下,加强核心模块的复习,积累解题技巧,提高解题速度,优化解题思路,并进行题型的辨识,针对性地进行题目的变式训练。
构建物理模型是后期复习的首要任务,带着模型去做题,而不是读完题目再想怎么做,才能最大限度地节省时间。先看图,出模型,显考点,再读题,带着模型去读题才能事半功倍。按个人理解,模型大体分成两类:图模型和词模型。
如何提升二三轮复习的时效性?
1.构建知识树体系:对力热电光原五大板块进行独立的系统梳理,绘制思维导图(二轮复习资料上都有),明确各知识间的区别和相互联系。
2.针对性训练:哪里易错补哪里。
3.加强定时训练,适应考试节奏,提升心理素质,合理分配时间,充分体会“舍得”的深层内涵
4.反复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做题不在多,而在回头看,简单的招式练到极致就是绝招,做三至四套综合训练后要把同一类型的题目放在一起进行总结,同一章节或类型的题目都有其共性考点,方便构建物理模型,便于在以后的不断试错中求进步。尤其强调“一天一大题,一月见成效”。
六个小方法:
1.解法要常规 2.卷面要简练 3.分段出结果 4.多记好结论 5.难题有作为 6.落笔有黄金。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接下来的日子或许会疲惫、会迷茫,但请相信自己,每一道题都是未来的基石,每一次早起晚睡都是为梦想积聚力量!在蛇年的六月,你们将收获自己的高光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