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粮食和物资储备优秀传统文化案例(六)粮食也要打出品牌——“粮油金三角”品牌建设催生产业发展新动能
山东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
2024-08-02
品牌强则产业兴,2019年,滨州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领先一步创建“粮油金三角(中国·滨州)”区域公共品牌,从品牌理念、品牌定位、品牌营销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顶层设计,打破了全省粮食行业市级区域公共品牌建设的空白,打造出了代表滨州原产地的优势区域公共品牌。2023年,粮油食品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900亿元,位居全国地级市第一位。
一、品牌积淀:立足资源放大优势 彰显“滨州担当”
滨州市是粮食主产区和全国粮食加工转化大市,近年来,滨州市立足资源优势,建设产业强市成绩斐然,被授予全国第一个“粮食产业经济发展示范市”。
1.区位优越,产业基础禀赋优。滨州市地处黄河三角洲腹地,位于北纬36°41′至38°16′之间,横跨世界粮食生产北纬37°黄金带。2023年,粮食产量375.3万吨,连续五年丰产丰收。得天独厚的粮食生产和加工禀赋,为滨州市粮油产业发展创造了发展优势。2023年,粮油食品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900亿元,加工转化量1500万吨,位列全国地级市第一位。2023年,玉米油产能、产量列全国第1位,大豆蛋白市场占有率位列全国第1位。
2.集聚发展,企业发展实力强。滨州市依托市域内重点龙头加工企业,培育形成以玉米、大豆、小麦、综合加工为主,构建起极具特色的“3+1”产业板块,并入选山东省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滨州市现有规模以上粮油加工及其食品生产企业201家,其中粮油企业销售收入过100亿元企业5家,全国500强企业2家,中国民营企业500强3家。山东渤海实业集团、西王集团、香驰控股、三星集团上榜2023年中国农企500强榜单。
3.收储创新,粮油供给保障足。滨州市创新粮食政府信用保证基金收购模式,扩大政府信用保证基金规模至1亿元,撬动贷款额度达8亿元,开展政府信用保证基金粮食市场化收购129.86万吨。集成应用仓储新技术,大力推广机械通风、环流熏蒸、粮情测控“三合一”先进储粮技术,应用环流熏蒸仓容125万吨、粮情测控系统仓容174万吨、机械通风仓容206万吨,实现科学、规范、智能储粮,粮食保管损耗率均低于0.1%。
二、品牌新生:规划引领价值聚变 贡献“滨州精品”
滨州市深入实施品牌强市战略,以省级“齐鲁粮油”品牌为引领,实现省级品牌、市级品牌、企业产品品牌三级联动、同频共振,滨州好粮、好油、好面辐射全国,走向世界。
1.高端谋划,品牌全面起势。滨州市制定实施《滨州粮油区域公共品牌建设规划》,成功打造山东省第一家市级粮油区域公共品牌“粮油金三角”。全市获中国驰名商标8个、中国名牌3个、山东著名商标15个、山东名牌10个。33个产品入选“中国好粮油”产品,占全国的6%。59个产品入选“齐鲁粮油”产品,占全省的34%,位居全省第一位。2023年,滨州市“粮油金三角”荣获“齐鲁粮油”最具影响力市级公共品牌。渤海实业、中裕食品分别以38.53亿元、35.13亿元的品牌价值位居“2023中国品牌价值”食品加工第9位、第12位。
2.标准引领,产业提质增效。滨州市以“粮油金三角”品牌建设为动能,推动粮油加工企业在玉米、大豆、小麦、芝麻等领域参与制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团体标准、地方标准等90余项,其中西王集团构建起了以企业标准为主,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为辅的产品执行标准体系。丰香园参与制定的团体标准《山东小磨香油》(标准号T/SDAS113-2020)填补了山东省香油行业团体标准的空白。2023年,滨州中裕食品有限公司荣获“第九届山东省省长质量奖”。西王食品玉米胚芽油、十里香芝麻油荣获“齐鲁粮油”最具特色产品。
3.多元推介,叫响滨州好品。滨州市致力于打造全方位、立体化、矩阵式的品牌宣传推介体系。2023年,组织重点龙头企业参加“齐鲁粮油”中国行、中国国际粮油产品及设备技术交易会、福建产销协作洽谈会等8次大型粮油展销活动,共达成合作协议29项、合作金额7.33亿元。中裕食品高端团餐服务走进150余家机关事业单位,玉杰面粉直供清华、北大等全国90多所高校,丰香园、十里香等芝麻制品出口美国、日本、韩国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西王集团被誉为“中国糖都(淀粉糖)”“中国玉米油城”。
三、品牌聚变:创新驱动业态升级 催生“滨州创造”
滨州市以品牌建设为抓手,以科技创新为动力,推动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不断增加优质、健康、绿色粮油产品供给,在更高层次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1.科技驱动,激活产业活力。2018年,国家玉米、大豆、小麦三大国家级粮食产业加工技术创新中心落户滨州,为粮食产业发展不断注入“科技芯”。截至目前,三大技术创新累计完成研发项目165项、解决急需科研难题58项、申请专利143项,科研能力提升45%。转化“葡萄糖母液的色谱分离工程化技术研究”“提取谷朊粉的小麦制粉工艺创制”等30余项技术成果,产生技术经济效益10亿元以上,助力粮食价值链迈向中高端。
2.聚焦主业,放大产业优势。滨州市聚焦粮食精深加工,不断优化创新链、完善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滨州市一粒小麦能“变”出谷朊粉、特级酒精、赤藓糖醇、膳食纤维、蛋白肽等10大系列600余种产品,其中小麦胶质蛋白肽年可新增产值4亿元,利润1亿元以上。玉米产业链条上,从玉米到淀粉、再到结晶葡萄糖、再到结晶果糖,依次分别升值1.2、1.57、2.93倍,原料综合利用率达98%以上,实现同等经济价值用粮减少。大豆产业链条上,开发生产大豆蛋白系列产品210余种,探索形成“初加工—深加工—精深加工—健康食品”新型产业链。
3.创新业态,引领产业升级。滨州市坚持融合循环、梯次加工、高效利用,“吃干榨净”每一粒粮食。比如,小麦链条构建了从“田间”到“车间”再到“餐桌”的覆盖三次产业的完整循环绿色产业链,打造了现代种植业、加工业、养殖业等十大板块“互为源头、互为终端”的串联一二三产深度融合、梯次发展的新业态。以滨州中裕食品有限公司为例,通过发展小麦产业循环经济,年节约粮食50万吨,年节约成本10亿多元,年净利润5.1亿元,减少CO2排放9.2万吨,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效提升。
(本稿系滨州市报送)
特别声明:本产品由大众新媒体大平台“大众号”号主上传发布,不代表平台观点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