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委会的角色与责任:不是每个家长都适合参与

沅水·昊境

2024-05-07

微信扫码扫码下载客户端

文/沅水昊境 

近日,我与几位老友相聚闲聊,话题似乎总是绕不开我们的孩子,这或许是因为孩子们即将面临小学升初中的重要时刻。在交谈中,一位朋友询问我关于他孩子即将进入初中的问题,是否应该加入家长委员会,并征求了我的意见。今天,我想借此机会分享一些我个人的看法和体会。

家委会,全称为“家长委员会”,根据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建立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委员会的指导意见》,其核心职责涵盖了参与学校管理、教育工作以及促进学校与家庭之间的沟通。家委会的设立旨在强化家庭与学校的互动,推进家校共育,从而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然而,在现实情况中,家委会的职责有时可能被误读或过度泛化。在家校教育共同体中,家委会扮演着桥梁和纽带的作用,目标是加强家庭与学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然而,并不是每位家长都适宜加入家委会。

情商的重要性:家委会的工作远非仅仅遵从指令,更关键的是理解与传递那些未曾明说的期待与需求。高情商的家长能敏锐地捕捉到校长与教师的潜在意图,有效地化解冲突,增进双方的理解。反之,情商较低的家长可能会直接解读字面意思,忽略背后的情感与意图,导致误解与沟通障碍。

时间的承诺:家委会的职责往往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与精力。从筹办活动到协调资源,再到处理日常事务,每项任务都需要家长的积极参与。对于那些时间紧张的家长而言,频繁缺席会议或未能完成任务,可能会给家委会的运作带来负担,影响其整体效率。

心态的考验:家委会的工作不仅是责任,更是挑战。家长必须做好准备以应对来自各方的压力与负面情绪。心态较差的家长可能对批评和压力反应过激,这不仅影响了个人的情绪状态,也可能损害整个家委会的氛围与工作效率。

双重角色的挑战:在家委会中,家长既是学校的代言人,又是其他家长的代表。这种双重角色要求家长既要支持学校的决策,又要维护其他家长的利益。如同夹心饼干一样,家长需要在各方期望中找到平衡点。同时,家委会成员还需要具备调解矛盾的能力,像和稀泥一般,将不同意见和需求融合在一起,以达成广泛共识。

家委会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平台,能够增强家庭与学校间的联系,推动教育资源的共享及问题的解决。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每一位家长都适合加入家委会。只有那些具有高情商、能够投入时间、保持积极心态且能够平衡多重角色的家长,才能在这个平台上充分发挥作用,为学校和家庭创造更多价值。对于不符合这些条件的家长,他们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参与孩子的教育,为家校合作做出贡献。

作者简介:康家军,笔名沅水昊境。八零后,湖南泸溪人,高级工程师,深耕景观设计二十余载。业余写作、摄影。

特别声明:本产品由大众新媒体大平台“大众号”号主上传发布,不代表平台观点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