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黄崖:仙人井的传说

文利

2024-05-02

微信扫码扫码下载客户端

在长清区孝里街道东南方15华里的地方,有三个自然村,从北往南依次为北、中、南三黄崖,唐开元二十五年(公元737年)建石佛堂碑记上即有“黄崖庄”记载,可见村庄之古老。清光绪三十四年修《肥城县志》载,南、中黄崖孝德乡所辖,属北流社,北黄崖则归属长清县。1939年三个村统一划属长清县,1941——1946年属峰山县,1946年后属长清县孝里镇。三黄崖在抗日战争时期属大峰山抗日根据地的核心区域,曾被誉为“红色十里小延安,铜墙铁壁三黄崖”。

该村被群山怀抱,属纯山区,相传在建村之初,这里无水源,夏天接雨水或到外村找水,吃水相当困难。水乃生命之源,没有水如何世代繁衍呢?三个村的村民合计自己打井找水,最后选中南黄崖村东沟底处打井,刚开始上面是碎石土质还好办,挖到大概十多米就成了岩石,还是没见到出水迹象,村民只好用錾子、钎子、锤子一点一点的往下凿,日复一日,始终不见半滴水珠。

话说有一天,赤日当空,酷热难耐,从南边缓缓走过来一牵马老者,来到打井的地方,请打井的村民给弄点水饮饮马,当时就有性急之人对老者吼道:“你来凑什么热闹,我们连人喝的水都没有,上哪儿弄水给你饮马!赶快走吧,别在这儿烦人了。”

这时就见有一村民走向老者施礼道:“先生不必见怪,我们打井数月,始终不见有水,急得说话没了分寸,还望先生海涵。先生稍等,我家还有半盆洗菜用过的水,先生如不嫌弃,我即可回家取来,供你饮马。”只见牵马老者微微一笑道,“不必啦,你们在井的下半部朝西北方向,用钎子和锤猛凿三下,就可见水。”说完便牵马缓缓向北走去。

死马当做活马医,人们抱着半信半疑的态度,两人下到井中,一人掌钎,一人抡锤,按老人说的位置凿了下去,到了第三次,只听咕嘟一声,钎子掉进去了,一碗口粗的水柱喷涌而出,吓得二人赶紧往上爬。众人看见出水了,高声欢呼,“出水啦!出水啦!”这时有一村民喊道,“我们赶紧去追回老人,好好谢谢人家!”说完众人便寻着老者走的方向追了下去。

追到中、北黄崖接界处,只见那马就地一滚不见了踪影,再看老者凤眼生威,卧蚕生雾,面若重枣,二尺长髯飘胸前。人们定眼一看,这不是关羽关老爷现身了吗?!众人慌忙跪在尘埃叩头不止,等叩拜完起身,哪里还见关老爷的身影。人们回到打井处,只见井水已从井口流出,捧起一口喝到口中,只觉的水质甘甜可口,甭提多好喝了。因这井是经关老爷指点打出水来的,人们取名仙人井。

随后人们便在井旁修建了两个长方型的池子,井水流到池子里然后再流到沟里,那时这水里有鱼有虾,冬季里水面白雾缭绕,虚无缥缈,有若仙境一般,人们都说这泉水连着东海呐。人们为了纪念关老爷给三黄崖村民送来了生命之水,故在关老爷显身处修建庙宇一座,人称关帝庙,该庙现存遗址南北长近百米,东西宽二十多米,香火不断!值得庆幸的是这口古井如今保存尚好,依然清泉涌流,成为三黄崖一大景观!

特别声明:本产品由大众新媒体大平台“大众号”号主上传发布,不代表平台观点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