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祝田诗评鉴:李顺林,深入浅出抒写红色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诗品天下
2024-04-15
(藏头诗)柳台云居,红色家园
——“柳台云居红色文化园”抒怀
李顺林
柳暖花春云芬芳,
台启知音心向阳。
云锦天章放眼量,
居高意深情满仓。
红旗招展染山乡,
色艺双全慰忠良。
家传户诵敬天骄,
园区精神新景象。
4月13号,春风和煦,雾漫山翠,繁花争艳。丽仁阁文化艺术馆的几位书画家,应邀来到崂山南九水上游的“柳台云居红色文化园”,与有着红色情结的文体界朋友追忆红色根脉、畅舒红色情怀、饱览红色圣境、聚焦红色传承……
走进“柳台云居红色文化园”一种神圣的使命感润染着心灵深处的世界,让人们沉浸在红色的氛围里——用担当铭记红色初心、用信仰铸造红色灵魂、用奉献传承红色精神!
柳台云居的主人孙德强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民企业家,父辈曾是崂山游击队队员,可谓革命者的后代。家风传承、基因延续、情之所系,让他倾其心智、倾其所能,在曾点燃过反殖民地、反法西斯斗争风火的红色圣地(柳树台)建起了红色文化宣传教育基地——柳台云居红色文化园。让柳台云居以及前来光临的亲朋好友、旅居宾客感受到红色引领、接续奋发、永不忘本的内涵力量。
有一种精神,穿越历史的云烟日久弥新;有一种怀念,历经时代的风雨更臻醇厚;有一种担当,彰显信仰的执着根脉延续。红色园区的建设,不仅体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理想信念和家国情怀,也为崂山、为柳台云居、为子孙后代留下了一处闪亮的红色印迹。
我们一行志同道合的兄弟姐妹,在孙德强的引领下瞻仰了敬爱的领袖雕像,品鉴了革命历史介绍和红色的石雕石刻作品,交流了红色情怀,坚定了使命信仰……
通过对“柳台云居红色文化园”的参访,大家深刻体会到了红色基地的丰厚历史低蕴、优美的自然风光以及红色文化的感染力给我们带来的震撼与感动。大家意识到,每个人都有责任传承和发扬红色精神,并将红色基地的伟大精神融入到日常生活中,通过自己的努力和行动,弘扬红色文化,传播红色精神,不断推动社会的和谐进步和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这首藏头诗《柳台云居,红色家园》是一首富有情感和思想深度的诗作,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柳台云居红色文化园”的美丽风光和红色精神的传承。
孙祝田诗评鉴:
这首藏头诗的韵律节奏优美,每句诗的尾字押韵,形成了一种和谐的音乐美。同时,诗人巧妙地运用了自然景物的描绘和红色元素的融入,使得整首诗的节奏感更加强烈,给人以美的享受。
首联:“柳暖花春云芬芳,台启知音心向阳。”
首联以“柳暖花春”开篇,形象地描绘了春天的生机与温暖,同时“云芬芳”三字,将春天的气息与“云居”之地紧密联系在一起,使人仿佛能闻到春日的清新。接下来,“台启知音心向阳”一句,巧妙地运用了“台”字,既指“柳台云居”之地,又暗含“开启”之意,表达了红色文化园对于知音者的欢迎与启迪,同时“心向阳”三字,寓意着人们向往光明、追求真理的坚定信念。
颔联:“云锦天章放眼量,居高意深情满仓。”
颔联中的“云锦天章”,形象地描绘出云居之上美景如画,同时也寓意着红色文化的丰富与厚重。“放眼量”三字,展现了诗人开阔的视野与博大的胸怀。而“居高意深情满仓”一句,则表达了站在高处,回望历史,对红色文化的深情厚意,同时也寄寓了对未来的美好期望与坚定信心。
颈联:“红旗招展染山乡,色艺双全慰忠良。”
颈联中“红旗招展染山乡”一句,直接点明了“红色文化园”的主题,红旗招展象征着革命精神的传承与发扬,同时也为“山乡”带来了生机与活力。“色艺双全慰忠良”一句,则是对红色文化的赞美与肯定,既包含了对革命先烈的缅怀与敬仰,也表达了对新时代人民的期望与鼓励。
尾联:“家传户诵敬天骄,园区精神新景象。”
尾联“家传户诵敬天骄”一句,强调了红色文化的传承与普及,它不仅仅是一种历史的记忆,更是新时代人们的精神支柱与骄傲。“园区精神新景象”一句,则是对“柳台云居红色文化园”的期许与展望,希望这里能够成为新时代红色文化的新高地,展现出新的精神风貌与景象。
诗人运用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将红色文化与自然景观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表达风格。诗中的词语简练而富有力量,如“红旗招展”、“色艺双全”等,既体现了红色精神的传承,又展示了诗人的艺术才华。
这首诗采用了藏头诗的形式,将每句诗的开头字母组合起来形成特定的词语或短语,既增加了诗的艺术性,又突出了主题。同时,诗的结构清晰,层次分明,使得整首诗更加易于理解和欣赏。
诗中的意象象征丰富多样,如“柳暖花春”象征着春天的到来和新生的希望,“红旗招展”象征着红色精神的传承和发扬。这些意象象征的运用,使得诗的主题更加鲜明,意境更加深远。
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营造了一种既充满生机又庄严肃穆的意境。诗中的红色元素与自然景观相结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红色文化氛围,使得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红色精神的感染力和震撼力。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红色文化的敬仰和对未来的期许之情。诗中的每一个词语都充满了诗人的情感色彩,如“心向阳”、“情满仓”等,都表达了诗人对红色文化的热爱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这首诗在形式上采用了藏头诗的创新形式,既体现了诗人的个性风格,又展示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同时,诗人在语言表达和内容上也展现了独特的个性和思想深度,使得这首诗在众多的红色主题诗歌中脱颖而出。
这首诗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和红色元素的巧妙结合,营造了一种既美丽又庄重的艺术氛围。诗中的语言简练而富有力量,形式结构清晰而富有创意,使得这首诗成为了一首具有很高艺术价值的作品。
这首诗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诗中的红色元素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和伟大精神,是对红色文化的一种传承和弘扬。同时,诗中的自然景观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审美追求,展示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深厚感情和深刻理解。
整首诗以藏头诗的形式,巧妙地将“柳台云居红色文化园”的主题融入其中,通过对春天的描绘、对红色文化的赞美、对未来的展望等多个方面,全面而深入地抒发了诗人对红色文化的热爱与崇敬之情。诗的语言形式上,既体现了诗人的个性风格,又展示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这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文化内涵,而且能够激发人们对红色精神的热爱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诗歌的每一联都紧扣主题,层层递进,既有对历史的回顾与缅怀,也有对未来的期望与憧憬,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与高尚的情操。
诗人简介:李顺林,男,1960年11月出生,青岛市人。山东大学研究生学历,青岛市作家协会会员,现任山东鲁艺书画研究中心副主任,丽仁阁文化艺术馆执行馆长。
其报告文学、诗歌、散文、艺术评论等散见于报刊杂志及网络。
李顺林:诗人、艺术评论家,其创作的藏头诗体艺术评论,以思维全息的襟怀气度和情感智慧,创新有为的独步文坛艺苑。诗意浓郁,艺术评论宽泛。尊重传统,又不拘泥于传统,诗与评,诗即是评,评藏于诗,诗文互托,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是诗人与艺术评论家的合体艺术家。在艺术审美上,既能做到多流派多风格的审美品鉴,又能做到各种艺术品类审美特质的把握及艺术特色的品鉴。充分展示了一位艺术评论家审美全息的品鉴才能和风采!
诗评鉴者:孙祝田,山东阳信人,现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北京诗词学会会员、滨州作协会员。思维全息创新有为理念发起人,诗歌审美全息论者,诗词散文诗评论等有发表获奖。著有论著《诗眼看天下》、诗集《明朗的香》《诗意却如心脏》及散文集《每个日子都叫执着》等。2023年上半年,论著于《作家报》连载。
特别声明:本产品由大众新媒体大平台“大众号”号主上传发布,不代表平台观点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