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丨我和孙女比读书

尹燕忠

04-15 20:38

微信扫码扫码下载客户端

  我和孙女比读书   

        侯家赋  

 清朝名臣曾国藩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一家三代人不读书,就等于满屋跑的都是猪。这句话,虽然不雅观、不文明、不全面,但却向人们揭示了读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我家从我曾祖父起,就称得上是“书香家庭”。曾祖父和祖父都是私塾先生,父亲是一名人民教师。

到了我这辈,也曾当了五年的民办教师,只是后来转了行,当了工人。可我读书的愿望和兴趣没有减,工作之余,我就挤时间坚持读书、写作。


只是那时是没有时间和功夫系统地读书,只好零打碎敲。退休后,终于做了时间的主人,我把自己所藏有的书进行了分类,并拟定了一份读书计划,对阅读内容、时间都做了划分。

每天除早晚户外锻炼身体和外出办事外,上午、下午都要抽出2个多小时来读书、写作。平时。


我就静坐在自己的书房里,全身心投入阅读,仿佛置身尘世之外。没有浮躁,没有纷争,只有愉悦和惬意。书中偶有妙语佳句,随时抄录,细细品味,怡然自得。随着书读得越来越多,不仅陶冶了情操,还掌握学会了一些不同类型文章的写作方法,试着向报刊投稿,没想到退休几年的时间,竟有1000多篇不同类型的文章、诗歌发表在各级报刊和新闻媒体。自己写的文章见报发表并获奖的成就感,毫不逊色于上班时和同事们一起经过奋力拼搏而取得好业绩的成就感。   


儿子结婚后,我就有了一个新的打算和安排。就是要让我的下一代,要把书香家庭的美誉和芳香赓续、传承下去。我首先教我的老伴学习、背诵《唐诗三百首》。开始,老伴对学习、背诵唐诗不理解,也不感兴趣。我就开导她说:咱们学习、背诵唐诗,不只是为了咱们的兴趣和爱好,以后有了孙子或孙女,他们的父母工作忙,教育、培养孩子,咱们要挑起重担,也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老伴终于理解了我的想法和苦衷,学习、背诵诗歌积极性很高。半年多的功夫,她就学会了《唐诗三百首》。  


孙女出生三四个月,我就让老伴在孩子的面前有意识地摆放上一些儿童阅读的画册和图画,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以激发孩子对书籍的学习兴趣和爱好。孩子也真听话,对画册的画面很感兴趣,目不转睛地盯着画册中的各种人物,看的津津有味。每当孩子哭闹时,老伴就给她翻画册、看画面,讲解画册图画的意思。孩子还真听话,立马就停止哭闹,听她奶奶给她讲画册图面的意思。可能孩子不一定能领会画册中所描绘和表达的意思。可看她那种表情,一定是对她有了吸引力,对书产生了好感和兴趣。别人家的孩子玩具多,我家的孩子书籍多。


至今我还记得,在孩子一周岁生日的时候,儿子在茶几子上摆上了画册、手机、玩具、糖块和一张百元钞票,让孩子挑选,对孩子的情趣进行测试。孩子一伸手,就拿起了那本画册,令我一家人高兴异常。我父亲情不自禁地说:这孩子从小就爱书,长大准有出息。


到孩子三岁上幼儿园时,我家就为她购买了几十册画册和图画,能吟诵上百首唐诗宋词(多是些简短的七绝和五律)。  孩子进了幼儿园,我和老伴也在接送孩子的路上给孩子背诵诗歌。三年下来,孩子背会了几百首唐诗、宋词和好多当代诗人的现代诗歌。   孙女上了小学后,我和她开展了读书比赛。


我除自己坚持每天读2至3个小时的书、每天写一则日记、一首诗、一篇读书心得体会外,还和上四年级的孙女展开了读书比赛。看谁每天坚持读书,坚持写日记和读书心得,老伴和儿子担任我们的监督员和裁判员。别人家的孩子在做完家庭作业后,就习惯看电视、玩手机。我孙女可不是这样,每天做完老师布置的作业后,就阅读一些课外书,背诵唐诗宋词。今年二月份,孩子患感冒,到医院输液。每次去医院,都要带上那本《李白杜甫诗词全集》,趁输液的功夫,还要背诵一两首诗词。


她说:要不抓紧用功,就要落在爷爷后面了,护士和病友对她的说法和做法赞赏不已。   为了让孩子树立起求知上进、刻苦读书的信心和决心,我在孩子书房的墙壁上,装裱了“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的两幅至理名言,挂在墙壁上,让孩子当做座右铭,以勉励和鞭策她刻苦学习、用功。   随着时间的推进和孩子年龄的增长,我循序渐进,又给孩子推荐了一些中外文学名著和科普书籍,让她合理安排时间,认真阅读。现在,孙女已经读完了《郭沫若散文集》《朱自清散文选》《冰心散文选》等文学名著,现正在攻读《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和《红楼梦》四大名著,还写了4大本读书笔记和心得体会,语文成绩提高很快。


今年三月份,孩子写的一篇题为《远离手机   亲近书籍》的作文,被学校老师选送到《都市女报•家庭教育》专栏,登在了报纸上。报社编辑还给学校老师发微信,称赞我孙女的文章立意好、写的生动,具有鼓舞性、带动性,也有一定的宣传、推广价值。报社编辑对我孙女的那句“宁当一名书虫子,不做一名手机奴”的话语,大加赞赏。还为孙女的文章特加了“编者的话”。我孙女年年被学校授予“优秀学生”、“优秀班干部”和“优秀少先队员”。    当然,我家的做法不一定会被全体人认可和接受。我的孙女生来也不是天才,更不是神童。孩子的成长和进步,与家庭密切相关,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和启蒙老师。


这就看家长如何引导和启发,如何给孩子营造一个刻苦学习、积极向上的家庭环境,让孩子从小就树立起好好学习、认真学习、刻苦学习、长大报效祖国的坚强意志和雄心壮志。我们都能够做到这一点,“书香家庭”、“书香中国”的风气就能树立起来,祖国强大和繁荣的梦想,就一定很快会实现。    

特别声明:本产品由大众新媒体大平台“大众号”号主上传发布,不代表平台观点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