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 李鸣:数字化转型中的数据共生之道——读车品觉先生的《数循环》有感之二

大众讲堂

03-26 10:26

微信扫码扫码下载客户端


由于最近一直忙于国际数据管理协会CDGA(数据治理工程师)的认证考试,所以迟迟没有兑现之前对本栏目责编的交稿承诺。在走下考场后,匆匆奔赴稿场。说到考试,作为非技术从业者,我之所以参加数据治理工程师的考试,初衷更多的是想从数据技术这一底层逻辑,去了解、学习、体会数据全生命周期的复杂蝶变和价值跃升的魅力;也希望自己有能力用技术视角,去审视、思考、探寻数据从采、存、算到汇、通、用各环节的运行规律和优化策略。车品觉先生作为数据行业的资深专家和深度亲历者,在十年的数据探索历程中,凝练出“数循环”这一关键规律,并以书籍的方式与大家倾囊分享,期待更多的后来者遵循并善用此规律,在数字化转型的道路上减少失误、少走弯路。今天与大家分享一下我对车品觉先生“数循环”理论的认知,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数循环,是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

车品觉先生的“数循环”理论是由两个半圆组成的一个闭环,一个半圆是以数据应用为中心的孵化过程,目的是“以用促通”,简称“用数据”;另一个半圆是以数据资源汇聚为中心的运营方式,目的是“以通促用”,简称“养数据”。通俗来讲,一个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当业务需要用数据进行驱动决策,或降低经营风险,抑或提高营销效率时,它需要对相关数据进行汇集、挖掘与使用等,这就是“用数据”的一面;如果一个企业在经营发展过程中产生了庞大的数据资源,它可以通过数据汇集,然后抽离出有价值的数据或者关联性强的数据,通过数据分析与挖掘来发现商机,推出新业务、新产品,这就是“养数据”的一面。在企业数字化转型与发展中,“用数据”和“养数据”会不断更迭,这一过程是企业大数据迭代应用的过程,在迭代中数据治理范围会越来越大,数据价值会越来越高,数据应用场景会越来越丰富;这一过程更是数据与业务之间相互赋能和相互派生的过程。车品觉先生亦说,数循环其意为数据与业务之间循序渐进的关系。理解了这些,我再次体会到“无业务不数据,无数据难业务”所蕴含的深意。

车品觉先生的“数循环”理论,乍听,逻辑简明且颇有道理。然而,要将其真正融入企业管理层的战略思维,内化为全体员工的工作意识和行动自觉,绝非一蹴而就,或许还有较长的道路要走。去年,我有幸参加了全省“数据要素×”大赛文旅赛道的初赛评审工作。在评审过程中,我发现参赛作品存在一个较为典型的问题:“用数据”思维缺失。许多作品将大量篇幅聚焦于技术解决方案的阐述,而在数据层面着墨甚少,既未交代数据从哪里来,也未详细说明数据的应用方式以及数据能解决什么问题,更未涉及数据应用过程中的挑战与应对策略等。参赛作品中亦不乏大公司的方案,他们将公司建设的通用数据底座全盘托出,逐一详细介绍功能板块,唯独在陈述文旅数据应用场景时词穷语乏。参加大赛的方案尚且如此,日常工作方案亦可想而知。

数循环,更是一套指导实战的方法论

企业如何让“用数据”“养数据”和谐共生、协同发力,从而更好地服务企业数字化转型。车品觉先生给出了关键三招:数据战略、数据治理和数据中台。数据战略是统领性的,非常重要但往往容易被忽视,一旦被忽视,必将全盘皆输。基于此,我在上一篇读书笔记里,结合实际案例与自身见解进行了具体分享。

今天重点谈谈数据治理,我从国际数据管理协会(简称DAMA)的数据管理知识体系说起,其中最有名的就是DMBOK数据管理框架,简称DAMA车轮图,该车轮是以数据治理为轴心,由数据架构、数据建模和设计、数据存储和操作、数据安全、数据集成与互操作、文件和内容管理、参考数据和主数据、数据仓库和商务智能、元数据、数据质量10项数据管理功能环绕轴心构成。DAMA所指的“数据管理”与车品觉先生的“数据治理”在概念和范畴方面颇为相似。DAMA为每一项数据管理功能又配备了一张知识领域语境关系图,详细描述了该功能的定义、目标、所使用的技术工具、所需要参与的人员,以及功能开发所采取的具体步骤和最终交付的成果等。DAMA的这些描述都是基于专业的理论和技术视角,并且数据管理又是一项庞杂的系统工程,涉及众多的环节、技术、工具、活动、角色等,我相信专业的技术人员理解起来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何况非技术专业出身的我们。所以,车品觉先生在阐述“数据治理”篇章时,可谓用心良苦,反复修改了5次之多,目的是希望通过从业务(去技术)的角度,尽量用通俗的语言去描述数据生命周期中各个环节的重点工作,可能遇到的挑战以及如何解决,让读者明白,只有规范的数据治理才能获得真实的数据竞争力;让管理层明白,数据资源在业务运作过程中如何流转,才能达到效率、成本、安全、用户体验之间的最优平衡状态。

车品觉先生最终从业务和管理的视角,提炼总结出贯穿数据全生命周期的“6×6矩阵”数据治理框架,清晰地阐明了应该如何在数据获取(参考数据和主数据)、同步处理(数据架构、数据质量与互操作)、部署(元数据、数据集成、数据存储、数据仓库、数据建模)、使用(商务智能)、共享、归档(文件和内容管理)等六个阶段中,实现数据使用目的、数据所有权、数据安全性、数据隐私权、数据标准和质量、公众文化等六个维度的要求。将“6×6矩阵”数据治理框架与DMBOK数据管理框架进行对照,我们不难发现,二者有诸多相通之处。某种程度而言,车品觉先生提出的“6×6矩阵”数据治理框架,是对DAMA数据管理体系进行优化重组后的成功实践。这一实践又形成了一套更具系统性、前瞻性和实操性的数据治理方案,为我们本土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方法论。

  数据生命周期“6×6棋盘矩阵”框架          

DAMA车轮图 

伏案深思,考场里尚未散尽的油墨气息与眼前的“数循环”理论竟产生了奇妙共振。这场CDGA考试与其说是对数据管理知识的检验,不如说是对数据思维范式转换的深度启蒙。车品觉先生的“数循环”理论恰如一座连接DMBOK知识体系与企业实践的桥梁,其“6×6矩阵”的治理框架不仅印证了DMBOK的普适性价值,更通过对DMBOK理论的优化与重构,谱写出数字化转型的中国篇章。站在考场与工作岗位的交汇点上,我愈发清晰地认识到:数据治理从来不是冰冷的代码堆砌,而是业务脉动与数据流转的共生共荣。当数据要素真正成为新时代的“石油”,我们需要的不仅是开采技术的精进,更要构建能让数据价值持续裂变的循环生态。这或许正是“数循环”理论给予数字化转型者的核心启示——唯有让数据在业务流程中自由流淌,让治理框架在应用场景中动态进化,方能在数字经济的浪潮中,实现从数据沉淀到价值升维的完美蝶变。

(山东文化产权交易所副总经理 李鸣)

栏目主持:窦静


【开栏寄语

未来已呼啸而来,智媒时代的浪潮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着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面对这场深刻的变革,主流媒体如何在时代的洪流中破浪前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华丽蜕变?如何在组织架构、管理流程、运营模式、话语体系、媒体形态、平台技术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自我革新?这些,是摆在每一位媒体人面前的时代课题。

为此,“大众讲堂”开设“读书笔记”栏目,旨在为媒体同仁搭建思想碰撞、智慧交融的平台。我们期待通过这个栏目,汇聚各方智慧,分享读书感悟,共同探讨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的方向与路径。从“摸着石头过河”的谨慎探索,到“向着太阳奔跑”的坚定前行,我们将携手共进,寻找媒体融合的最佳实践。

“读书笔记”栏目不仅聚焦于那些能够推动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的经典著作,也将广泛涉猎其他领域的优质书籍。我们诚挚邀请您,将您的读书启迪、思考火花凝结成文字,投稿至“读书笔记”栏目。

以书为媒,见字如面。让我们在书香中彼此靠近,在分享中共同成长。愿每一位媒体人,都能在这场智媒时代的变革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未来。

投稿须知:

笔记形式:文字(字数不限)、视频等多种形式

投稿邮箱:2656816295@qq.com

采用奖励:获赠精选书籍

期待您的来稿,与我们一同书写媒体深度融合的新篇章!

特别声明:本产品由大众新媒体大平台“大众号”号主上传发布,不代表平台观点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