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丨巨野:乡村小画院开出致富“牡丹花”

巨野融媒

01-31 08:14

微信扫码扫码下载客户端

巨野县素有“中国工笔画之乡”和“中国农民绘画之乡”的美誉,近年来有2万多名农民与画结缘,他们创作的工笔牡丹画频频“出圈”,不仅画出了“金字招牌”,也画出了幸福美好的“花样生活”。然而一段时间以来,书画市场一度遇冷,给这个传统产业发展带来不小冲击,面对困难如何破局重生?本期《新春走基层》,让我们走进巨野县鲁西书画院,看一下这家乡村小画院是如何探索“以画致富”新路径的。

寒假时期,走进位于巨野县董官屯镇的鲁西书画院,附近多名小学生正在老师的统一组织下,来到画院开展研学活动。大家在听完讲解以后,纷纷拿起画笔,迫不及待地跟着专业老师学习起了勾线、染色等技艺,体验工笔牡丹画的独特魅力。

巨野县董官屯镇刘官屯小学学生刘文静:“今天来到鲁西书画院参观,让我了解到了很多牡丹画的知识,学习了怎么画牡丹花、怎么上色,我以后一定要学习工笔牡丹画,把工笔牡丹画发扬光大。”

巨野县鲁西书画院副院长马龙云:“我们通过非遗进校园,把身边的小朋友带到我们画院,让他们去体验、去参与、去感受,让他们认识工笔画、了解工笔画,顺而爱上工笔画,当然他如果喜欢的话,他还可以去从事工笔画。”

鲁西书画院成立于2003年,常年拥有画师和学员300余人,是巨野县最大的农民书画院之一。画院主要以困难家庭的留守妇女和残疾人为重点吸纳对象,目前已累计带动就业达7000余人,产品覆盖全国各大城市,每年可为农民增加收入1.4亿元。然而,2022年起,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工笔牡丹画产业订单大幅下滑,这让鲁西书画院的创始人徐凤秋一下慌了神。

巨野县鲁西书画院院长徐凤秋:“当时就是受一些不利因素的影响,比如疫情、物流、还有外地市场的冲击,就导致画院的订单一下子少了很多,情况很不乐观,因为画师们创作完的作品,根本很难销售出去,就只能积压,必须得想办法去解决,迫切需要一个路子改变画院这个现状。”

大量农民画师何去何从?工笔牡丹画产业又该怎样发展?危急关头,徐凤秋在北京书画行业闯荡了十多年的儿子张良和儿媳马龙云决定回乡发展。他们调整发展方向,把一部分订单转移到线上,通过电商平台,解决书画滞销问题。如今,他们运营的两家店铺已步入正轨,春节临近,订单更是供不应求。

巨野县鲁西书画院副院长马龙云:“现在我们北京的线上业务已经全部转移到我们巨野来了,而且这也年底了,我们的订单也有一个很大幅度地提升,全国各地的订单需求都在不断地上升,像国外的新加坡、新西兰、还有加拿大等一些国外的藏友,包括咱们中国的香港、台湾,也是很喜欢咱们的作品。”

凭借大城市新思维、新理念的加持,马龙云又带领画院在画作的原版构图上大胆创新,按照市场最新需求及时调整,同时打造了研学活动和工笔牡丹画新文创系列等多种衍生产品,延伸工笔牡丹画产业链条,目前销售前景持续向好。

巨野县鲁西书画院副院长马龙云:“根据市场反馈和需求呢,除了我们的原作以外,我们还推出了文创产品,以及它的一个衍生品,像我们的摆台、宫扇、像我们的版画,一经推出,很受老百姓们的喜欢,他们可以作为生活的一些点缀,这样的话不仅可以丰富我们的产品线,满足更多消费者的一个市场需求,也可以更大力度地去提升我们的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

眼下,随着春节的日益临近,工笔牡丹画的需求量持续攀升,考虑到春节前时间有限,再加上快递物流停运等诸多因素,连日来,画院内经常可以看到马龙云和画师们伏案创作,一起加班加点赶制新年订单。

巨野县董官屯镇后徐村村民徐嫚嫚:“这不马上快过年了嘛,最近客户的订单比较多,也比较急,我们画师就一块加班加点的赶工,虽然比平时要累一些,但是这个月的工资肯定要比平时的时候要高,今年也能过个好年。”

巨野县鲁西书画院副院长马龙云:“我们现在请国美的老师帮我们设计了一个集展览、培训、展示、研学、还有办公为一体的一个综合培训基地,来加强我们的培训力度,把我们巨野的工笔画推向一个高度,让我们全国的朋友进一步地了解到我们巨野工笔画,爱上我们的工笔画,进而喜欢上我们的传统文化。”

围绕“塑品牌、育人才、拓市场”的书画产业发展总体思路,近年来,巨野县不断加大基层画院支持力度,每年都会拿出不少于500万元的书画专项扶持资金,用于从业人员培训、基础画院提升、链条配套建设等工作。如今,书画产业在巨野已发展成为一个集绘画、销售、装裱、文旅等于一体的产业链,从业人员达2万余人,年可创作作品150余万幅,在全国建立了1000余个销售网点,2024年综合产值达到了45亿元。

特别声明:本产品由大众新媒体大平台“大众号”号主上传发布,不代表平台观点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