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让考古遗产飞入寻常百姓家

文旅山东

2024-12-24

微信扫码扫码下载客户端

不久前,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文物局)遴选确定了全省十大考古研学打卡地,并在2024年“何以中国·弦歌不辍”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启动仪式上正式公布。济南城子崖遗址,成功入选十大考古研学打卡地。

作为中国第一个由国家学术机构独立发现和发掘的史前文化遗址,城子崖遗址入选考古研学打卡地,进一步彰显了济南在历史文化方面的深厚底蕴和独特魅力。通过考古研学,学习历史,近距离接触和了解历史文化,加强考古成果和历史研究成果的传播,对于推动泉城文化“两创”、增强城市文化自信、提升城市软实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可以说,这次入选对济南来说意义非凡。

(一)这是济南考古遗产活化利用的生动实践

近年来,研学市场日益火爆,有研究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超过1600个,预计2026年我国研学游学市场规模将达2422亿元。基于这样的背景,城子崖遗址入选十大考古研学打卡地让人眼前一亮。 城子崖遗址位于济南市章丘区龙山街道,被誉为中国“考古圣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7年入选第三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2021年入选全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

拥有如此优越的考古遗产资源,济南在活化利用上也下足功夫。城子崖史前文化研学史前的高科技课程二:龙山人的一天—耒耜稼穑农事体验研学课程三:我在城子崖考古 课程四:跟着教科书去旅行活动开展以来,多次获得好评。2019年获评“全省博物馆十佳教育案例”,2024年获评“全国考古遗址保护展示十佳案例”,同时城子崖遗址博物馆被评为“山东省中小学生研学基地”、“山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东亚文化之都交流活动基地”、山东省“最美文化空间”等荣誉称号。研学赋予了考古旺盛的生命力。

作为国务院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济南拥有国家、省、市、县四级文物保护单位共计900余处,馆藏珍贵文物3804件(套),先后有8项考古发掘项目获得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称号,一大批文物古迹得到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越来越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到文物保护和利用中来,全民文物保护意识得到逐年增强。

随着齐长城、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城子崖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大辛庄考古遗址公园等项目的加快建设,济南不断加快文化遗产活化利用,让文化遗产融入市民的生活中。如今,行走在城子崖遗址公园葱郁的草木间,仿古的龙山建筑拔地而起,孩童们在模拟考古探方亲手挥铲,感受土层下历史的温度,触摸千年前先民生活的印记。这种亲身体验打破了考古艰涩的隔阂,让知识从书本跃入现实,我们不再是旁观者,而是历史探秘的参与者。考古遗产不再是沉睡于岁月深处、束之高阁的神秘存在,正以鲜活灵动的姿态融入大众生活,恰似一场场文化清风,吹入着寻常百姓家中。

(二)这是对济南考古资源保护的有力回应

历史遗迹、遗物,都带有时代的烙印,见证了一座城市不同时期的风貌和文化。保护好考古资源是守护城市文化根脉,传承城市精神,塑造城市形象的重要举措。多年来,济南在考古资源保护道路上勇毅前行。这次城子崖遗址的成功入选就是对济南考古保护工作成效的有力回应。

细数济南文物保护举措,其中不乏创新之举。今年10月份,《考古济南》就讲述了济南在全国范围率先实行“调查+勘探”的考古前置新模式,为地下文物保护提供新的思路。视频中位于市重点工程马山金港项目建设用地范围的内长清区龙凤庄村遗址,在土地出让前由考古研究院做调查和勘探,对遗址进行抢救性发掘。

地下文物由于其埋藏的复杂性和发现的偶然性,考古发掘难度较大,但却是记录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2020年6月,济南市人民政府出台《关于国有建设用地考古勘察发掘前置工作的实施意见》,要求国有建设用地在土地供应前完成考古调查勘探、发掘工作。在保护文物的同时,有效保证了一批省、市重点项目顺利实施,促进了城市建设和文物保护共赢发展。

除了在保护机制上大胆创新以外,济南还注重完善制度规划体系,制定出台了济南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名泉保护条例等法规,编制实施黄河文化、明府城和老商埠等重点片区保护规划,让考古遗址保护有法可依、有规可循。

考古保护离不开资金投入。2022年以来,济南投入资金1.13亿元,实施了50项重点文物保护工程以及19项革命文物修缮保护工程,如济阳三官庙汉墓博物馆建设、卢氏旧居修缮等,有力地提升了文物保护质量。此外,济南实施文化数字化行动,建设“文化济南”数字资源库、公共文化云平台,打造移动图书馆、数字文化馆、数字博物馆等,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对考古遗址进行数字化保护和展示,让更多人可以随时随地领略考古遗址的风采。

(三)这是展现泉城文化的大好机遇

考古,是在文明的隧道中穿行,勾描城市来时的路。 从距今9000年前的后李文化起,历经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济南经过多年的考古发掘和文物保护,揭示这座城市数千年的历史发展脉络。8000多年泉水史、4600多年文明史、2600多年建城史,这些数字背后蕴含的是先辈智慧的光芒与历史的厚重。

这次入选的城子崖遗址只是济南浩如烟海文化宝藏中的冰山一角。在济南,丰富的文化遗存像珍珠般散落一地——高都司巷一带的文化层深达6-7米,春秋战国之时就有人类活动;县西巷发掘出了开元寺地宫,出土精美佛教造像无数;恒隆广场原来是卫巷,地下挖出数千枚石弹、30余件金银器;还有魏家庄出土的汉代铁炉惊艳全国……每一次考古发现都是对济南悠久历史的深刻见证。

如何从自身文脉演进中提炼出个性化特色,避免“千城一面”,对提升城市发展能力而言至为重要。济南在今年出台的《济南市公共文化设施专项规划(2023-2035年)》中提出,打造“全国重要的区域文化中心、国际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的目标。

对于济南而言,进一步提升国际知名度和吸引力,向世界讲好泉水故事、济南故事,既是增强城市文化自信的重要使命任务,也是加快强省会建设的现实需要,必须通过改革进一步破解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只有这样,才能为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提供强大动力,让济南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特别声明:本产品由大众新媒体大平台“大众号”号主上传发布,不代表平台观点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