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动齐鲁丨日照:一位八路军老战士的抗战日记
联合日报社 2024-02-03 19:10:20
“王进日记”由日照市抗日战争纪念馆收藏。
“为党奋斗到底
今天——1943年元旦,是最困难、最艰苦,最后的抗战胜利的一年。
我是——布尔塞维克党员。
为国家,为民族,为党,
流尽最后的一点血……”
这是日照市抗日战争纪念馆收藏的一本“王进日记”。王进是八路军一名基层干部,这本日记几乎贯穿抗战时期1943年全年,迄今已有80多年。阅读这本日记,令人肃然起敬,日记从1943年1月1日至12月15日,共记录350篇,除有个别两日一记、一日两记或当日无记外,基本上每日一记。日记本为32开,封面封底为红色、厚纸,内页纸张白色极薄,用笔应是钢笔或蘸水笔,用蓝色墨水,少为红色墨水,偶尔用圆珠笔,字迹密密麻麻,大约7万字。日记文体大多数为记叙当日事情的日记体,还有诗歌、家信、民谣、名人故事、体会、谚语、新闻稿等,日记内容涉及战斗、演练、党支部会议、群众工作、感言、人物故事、个人家庭、日常生活等各个方面,可谓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王进虽然只是在部队基层工作,但透过他的日记,同样能让我们看到当时抗战的烽火和根据地激情澎湃的生活。
王进日记体现了一个革命战士的崇高理想以及抗战必胜的坚定信念。在日记首页的题记里,王进写道:“为中国革命牺牲,是人类最大的光荣。个人的死,为千百万群众而生。”
王进之所以有这样坚定的信念,来自党的教育,来自他对抗战大局清醒的认识。他在1943年2月7日的日记中写道:“党课的时间,是政委讲大众日报,一月二十九日的社论,咬紧牙关克服困难,渡过一九四三年,里面明确指出,今年是最艰苦最激烈的一年。在敌人未放下武器以前,我们应积极准备反击力量。”
王进日记还描写了八路军的战斗场面。1943年7月9日,日记记录了两个班打垮一个营的经过:“连长带着两个班,侦察地形,遇到一个老百姓。这人很直爽地说出自己是马夫,还说出附近有一个营部,有一百多人,六七十条枪,很多都是刚召集的新兵,一打就垮。连长就带领着两个班,由马夫做向导,打垮了这部分敌人。”7月23日、24日、25日,分别以动员鼓动工作、伏击、追击为题,三天的日记记述了一场战斗。7月28日、29日、30日三天的日记,以“三天反蚕食”为题,记述了一场反蚕食、开辟根据地的斗争。
王进的红色日记,自从在日照市抗日战争纪念馆展示后,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许多学者加以研究,王进的后续情况也为大家所关注。日照市博物馆、日照市抗日战争纪念馆联合媒体多方查访寻找,通过王进所在部队后续单位38军子弟的共同努力,联系到王进的女儿王莹,王进的小妹、侄儿,王进的战友朱恩树等人,使王进的情况逐步清晰。王进,字绍棠,后改名王棠,老家在江苏涟水县保滩镇厉渡村,1920年12月出生,涟水县(实验)中学初中毕业后参军,1940年入党,曾在山东滨海分区从事抗战宣传工作,抗战胜利后,没有跟随部队去东北,而是留在山东,长期在谷牧身边工作。解放后调到北京,先在解放军总政治部军乐团工作,任协理员(正营级),后在总参军训部工作,1955年授衔大尉。1958年调到解放军防化研究院,2006年在北京逝世,安葬于八宝山革命公墓。
王进的一生,是光荣的一生。他的战时日记,是留给后人的一笔宝贵财富。阅读王进日记,也激励着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讲述人:刘军华 日照市政协委员、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日照市民俗旅游协会会长、日照市抗日战争纪念馆馆长,是全省乃至全国文物收藏界久负盛名的红色收藏家。2018年和2021年,刘军华均被评选为“德耀日照·敬业标兵”。
责任编辑:杨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