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朋友圈”再扩容,聊城如何谋划这盘棋?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客户端    2024-01-11 11:25:00原创

1月10日,济郑高铁正式编入全国铁路网运行计划,济郑高铁聊城首发北京、上海列车开通运行,聊城进京赴沪实现一票直达。在济郑高铁全线贯通“满月”之际,聊城高铁“朋友圈”再扩容。

调图后,聊城车务段增开16对列车,济郑高铁在聊城办客业务列车达到26对,实现了与北京、上海、广州、重庆等大城市的高铁直通,大大缩短了城市间的时空距离,进一步密切了与京津冀、长三角、成渝地区的联系,对聊城市产业布局、开放合作、经济发展、社会效益提升、民生持续改善带来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也将成为引领聊城加速崛起的通达之路、致富之路、幸福之路。

迈入高铁时代“满月”

累计发送旅客8万余人

2023年12月8日,济郑高铁全线开通,聊城正式迈入“高铁时代”。开通运营初期,铁路部门按照日常线、周末线、高峰线安排旅客列车开行。济郑高铁聊城西站副站长王玉美介绍,聊城西站是济郑高铁山东段新建最大站,投入使用之后,开行16趟旅客列车,日均客流约2600人次,周末、元旦小长假客流出现激增。自开通运营来,累计发送旅客约8万多人次。跨越“山河”开新途,济郑高铁的开通,结束了聊城不通高铁的历史。济郑高铁是国家“八纵八横”高铁网的重要连接线和沿黄陆海大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打通了山东半岛通往中原城市群、成渝地区及长江中下游、粤港澳大湾区的快速通道。济郑高铁的开通,让聊城拥有了聊城西站、茌平南站、莘县站三座高铁站。自聊城至郑州最快1小时20分钟可达,聊城至济南最快23分钟可达,极大方便了聊城人民的出行。

“高铁开通后,我实现了工作与生活的双向奔赴。”在济南工作的莘县人陈莹莹告诉记者,如今每周末坐高铁回家吃饭已不再是梦。“家乡开通高铁了,感觉回家的路越来越近了。这一个月我回了三趟家,周五下班后回莘县,周日吃完晚饭回济南,回家的次数多了,幸福指数提高了一大截。”

“高铁朋友圈”再扩大

聊城高铁站新增多个到达城市

济郑高铁的开通只是开始,1月10日,济郑高铁正式编入全国铁路网运行计划。

王玉美介绍,本次调图聊城西站将开行旅客列车始发7列,分别为:6:35,聊城西到北京南;7点整,聊城西到秦皇岛;11:35;聊城西到上海虹桥;14:01,聊城西到临沂北;19:23,聊城西到烟台。另外两列始发聊城西到济南西。除始发7列外,经停本站的旅客列车还有40列,向北可达沈阳、秦皇岛,向南向西可到广州、武汉、襄阳、成都、西安、贵阳、重庆、兰州等市。东部沿海省内城市,青岛到发列车5对,烟台到发列车5对,威海荣成方向到发列车5对,高铁的开通进一步塑强了聊城的区位交通优势,实现了与全国大城市,特别是与西南方向重要城市的互联互通,打开了东西交流的便捷通道。

目前,聊城西站新增到达城市:北京、秦皇岛、沈阳、西安、兰州、广州、贵阳、武汉、长沙、重庆、成都、上海、襄阳、威海、荣成、烟台。茌平南站新增到达城市:沈阳、西安、北京、武汉、上海、南宁、成都、临沂、威海、烟台。莘县站新增到达城市:北京、青岛、武汉、威海、烟台、广州、贵阳、成都、西安。

届时,从聊城到沈阳最快6小时38分可达;从聊城到西安最快3小时18分可达;从聊城到兰州最快6小时25分可达;从聊城到广州最快9小时44分可达;从聊城到上海最快6小时12分可达;从聊城到长沙最快6小时29分可达;从聊城到重庆最快6小时15分可达;从聊城到贵阳最快10小时5分可达。

“预测调图后,聊城西站日均客流将增至6000至7000人次左右。”王玉美介绍,“我们组织了客运人员进行了调图知识培训,包括新开列车方向等内容。同时根据预测的客流,在进站口安检、售票组织等方面进行了一部分优化,比如说,会根据客流高峰时段,提前制定计划,增加安检力量,新增安检通道,优化界面流线等举措,同时会在高峰时段,增加工作人员,在保障安全的同时,让旅客出行更加顺畅。”

如今,聊城进京赴沪一票直达,推动沪聊两地的资源链接更加融通、产业协同更加融合、交流合作更加融洽,既大大提高了效率,这也让在上海、北京的聊城人信心大增。

“我骄傲,我的家乡有高铁。”莘县驻京工作人员代表、北京盛世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吉章表示,济郑高铁编入全国铁路网计划,为在外创业打拼人员提供了机遇,在高铁便捷优势的带动下,可以更好地为家乡建设服务。上海市聊城商会副会长、东方航空公司大客户总监孙庆军也表示,将抢抓高铁新机遇,积极搭建企业和政府之间的沟通桥梁,为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两河明珠”城市和“六个新聊城”作出新贡献、展现新作为。

专家说法:

聊城将融入快速通达版图

要谋划更多轨道交通线路

“聊城从一个没有高铁的城市,到迈入高铁时代,未来伴随雄商高铁、聊邯长高铁的开通,还将成为中国高铁枢纽城市,之前交通相对边缘化的聊城,在交通上补齐了短板,具备了交通基础设施的支撑,和其他的城市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这是聊城的重大突破。”山东大学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主任、山东大学齐鲁交通学院交通工程系副教授张汝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济郑高铁开通,聊城融入济南、郑州一小时经济圈,两大城市群,实现同圈化。

“新图实施后,聊城直达京津冀、长三角、成渝等地区,融入快速通达版图。”张汝华说,聊城的影响力也会很快到达这些地方,对这些地方的吸引力也会增大,人流、产业、生产要素、创新元素都有了落地的可能,吸引力和辐射影响力将会极大增强,这些要素盘活了,将直接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随着未来雄商高铁的建成通车,未来还会有更多的高铁站出现在聊城。聊城的高铁站,将是最直接承接各种要素流的载体,交通对地区的带动作用也会逐渐显现。

影响力上来了,接下来该如何谋划这盘棋?“国家已进入轨道交通大发展的时期,除了高铁线路外,聊城应考虑谋划更多轨道交通线路接进来,方便走得出去,引得进来,用现代化的快速流通助推经济社会的发展。”张汝华建议,聊城的高铁新区,尤其是几大高铁站周边半径,要做好规划,引进一些好的项目进来,充分发挥高铁站的集聚力、影响力、辐射力;同时,要发展公共交通,开通更多的线路,把客流衔接输送到更远的地方,放大高铁站的影响带动作用。

聊城大学商学院副教授、经济学博士李绍东也给出了同样的看法。在他看来,交通基础设施的完善能够进一步加快区域之间的要素资源流动,产生“扩散效应”。一方面,改善了地区间可达性,提升了劳动力和资本等生产要素的流动效率,得以获取大城市的经济增长溢出,缩小聊城与其他城市之间的经济差距。另一方面,高铁直达使得城市之间能够更加便利地进行知识、信息、技术的交流,传播更加先进的管理经验,引发“知识溢出”,有利于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

为降低高铁带来的“回流效应”,避免由于交通运输的方便快捷,劳动和金融资本从聊城向外部城市转移,从而导致聊城的经济发展动力不足,李绍东建议,一方面,聊城需要大力提升营商环境,提升对资本和人才的吸引力,提高政府服务质量,提供配套产业政策,稳定市场秩序,增强综合环境竞争力;另一方面,聊城要利用好知识溢出效应,通过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利用好交通改善带来的交易成本降低的红利,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实现高质量发展,使高铁成为带动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 谢晓丽 摄影 闫修晨

责任编辑:李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