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舆论场 | “女高管违法辞退员工”引发全网不适 ——职场人合法权益不容侵犯

今日舆论场 |  2024-01-08 17:59:10 原创

刘道勋来源: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客户端

微信扫码扫码下载客户端

齐鲁蛙眼舆情分析师 刘道勋


一、 舆情概述

1月 6日,有网民发布视频称某公司高管违法开除职员,职员要求给出说法,二人在争执中该高管嚣张回怼:“现在就违法解除,违法你管得着吗?”。视频发布后引发舆论强烈关注,有网民指出涉事公司为首钢集团所属企业。1月7日晚间11时,首钢集团发布声明进行了辟谣。1月8日凌晨,涉事公司北京尼欧克斯科技有限公司就此事发布声明称已责令人力员工井某反省并严肃处理。


二、舆情数据

据齐鲁蛙眼舆情大数据平台监测显示,自1月6日至1月8日14时,全网共监测相关信息约1.17万条。

舆情走势图(图自齐鲁蛙眼舆情大数据平台)

从舆情走势图可看出,信息传播速度条177.45条/小时,该时间段内峰值点在1月8日10:00时最高,共有信息907条,媒体和网民对此事给予了高度的关注,一度将事态发展推向高点。


信息来源占比图(图自齐鲁蛙眼舆情大数据平台)

从信息分布情况看,监测时间段内,监测到总信息11712条,客户端是主要传播平台,共7239条(占比61.81%),其次是微博3598条(占比30.72%)、视频763条(占比6.51%)、网站54条(占比0.46%)、微信36条(占比0.31%)、互动论坛22条(占比0.19%)。

信息属性占比图(图自齐鲁蛙眼舆情大数据平台)

从信息属性占比图可看出,监测时间段内敏感信息共有11621条(占99.22%),非敏感信息共有82条(占0.7%),中性信息共9条(占0.08%)。

关键词云图(图自齐鲁蛙眼舆情大数据平台)

从关键词云图可看出,监测时间段内发文信息中词频最高的是“员工”,共提及11681次,其次是“违法”“高管”“北京”“态度嚣张”“视频”。



三、舆论聚焦

(一)挖掘涉事公司相关情况。如中新经纬刊文《女高管违法开除员工,让首钢“背锅”的公司究竟啥来头?》提及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显示,北京尼欧克斯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21年4月27日,为台港澳法人独资有限责任公司。另据天眼查APP数据,尼欧克斯人员规模小于50人,参保人数仅10人。

(二)从法律角度探讨此事。胡锡进就此事在个人平台表示“无论视频中的人是谁,也不管她是国企的还是私企的,那样粗暴对待被解雇员工都无法让人接受。同时,编造此人是首钢高管,抹黑首钢的名誉同样不可接受。建议首钢报案,也建议正规媒体想办法联系被解雇者,在保护其个人信息的情况下向公众介绍原委。单就现有信息看,视频中粗暴对待被解雇员工的高管和编辑此视频并将之推向互联网的人都涉嫌违法,但不知是否还有其他隐情。”此外,法律界大V“慕容律师”刊文《女高管违法解雇言论逐句分析》对此事涉及到的劳动仲裁及辞退补偿进行阐释。上游新闻也以《“女高管违法开除员工” 太嚣张,法律是准绳尊重是素养》为题对此事进行评论。

(三)网民对涉事公司行为表示愤慨。据齐鲁蛙眼舆情大数据平台显示,监测时间段内,网民关于此事的评论数约5.71万条。多数网民对涉事公司及其人事的言行表示不满,认为其严重侵犯劳动者合法权益;部分网民结合自身经历反映职场存在的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的现象;部分网民呼吁相关部门尽快介入。


四、 舆情点评

(一)短短十几秒视频引爆舆论场

当事人所爆料的原发视频只有短短十几秒。视频虽短,但视频中的“女高管”叫嚣:“我就违法了,你能怎么办?你去告呀?”甚至声称自己背景相当雄厚,甚至威胁当事人两年内找不到工作。其利用劳动者申请仲裁时间成本耗不起的客观情况,嚣张言行触碰了每一个职场人的痛点。此外,有舆论提及涉事公司为首钢集团下属企业的谣言也带动话题传播。

(二)涉事公司声明存在瑕疵

1月8日凌晨,涉事公司北京尼欧克斯科技有限公司发表声明已责令人力员工井某反省并严肃处理。声明中提及“我司前员工孙某于2023年6月25日入职,签订3年劳动合同及保密与竞业限制协议,试用期6个月。因孙某工作能力不胜任,我司决定不予通过试用期。”此段说明引发舆论质疑,一些网民表示如若工作能力不胜任,为何不早终止合同,此举反映出该企业内部管理存在瑕疵。同时,在处理意见上,以人力员工井某情绪激动四个字掩盖了当时那种嚣张气焰,给外界“护犊子”之嫌。

(三)谣言破解需及时

关联性谣言一旦出现,对企业的声誉形象造成的损害,主要取决于涉事企业的规模。譬如此次涉及首钢集团的谣言,不少网民在CBA联赛北京首钢队直播间留言询问,直播间观赛各地球迷都可看到,对企业形象造成较大损害。此事也提示首钢集团要做好相关舆情应对,对谣言要及时辟谣,必要时可采取法律手段维护。

(四)企业应加强普法教育

职场人在求职或离职过程中,劳动者仅仅是在询问一些涉及自身的正当权益,却被人事负责人无情开怼的场景屡见不鲜,这不仅反映出一些企业内部管理存在严重问题,对员工缺乏基本的人文关怀,也体现出一些企业法治意识淡薄,不把《劳动法》当回事。相关部门对此应加强监管,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才能在社会层面形成尊重劳动者的良好氛围。


责任编辑:刘道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