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舆论场 | 整治“老头乐”乱象,保障出行安全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客户端    2024-01-04 18:42:54原创

一、舆情概述

2023年12月22日,据河南电视台“都市报道”报道,2023年11月20日,河南南阳一名22岁女教师小婵,在买菜途中被一辆“老头乐”撞飞并拖行数米,经抢救无效身亡。肇事者李某,70多岁的老人,违反了三条交通规则,应承担全部责任。但是,李某及其家人既没有表达过歉意,也一直未就赔偿事宜与死者家属展开协商。该事件随即引发舆论场上对于死者的惋惜及“老头乐”乱象的讨论。

二、舆情数据

据齐鲁蛙眼舆情大数据平台显示,自2023年12月22日舆情发生后,至2023年12月31日,全网共监测到相关信息约3.66万条。

舆情走势图(图自齐鲁蛙眼舆情大数据平台)

从舆情走势可看出,信息传播速度条3658.70条/天,监测段内峰值点在2023-12-22时最高,共有信息14484条。

信息来源占比图(图自齐鲁蛙眼舆情大数据平台)

从信息分布情况看,监测时间段内,监测到总信息36587条,客户端是主要传播平台,共20056条(占比54.82%),其次是微博8477条(占比23.17%)、视频5341条(占比14.6%)、微信2006条(占比5.48%)、网站513条(占比1.4%)、互动论坛179条(占比0.49%)、数字报15条(占比0.04%)。

信息属性占比图 (图自齐鲁蛙眼舆情大数据平台)

从上图可看出,监测时间段内敏感信息共有35109条(占95.96%),非敏感信息共有912条(占2.49%),中性信息共566条(占1.55%)。

关键词云图 (图自齐鲁蛙眼舆情大数据平台)

从上图可看出,监测时间段内发文信息中词频最高的是“老头乐”,共提及26565次,其次是“小婵”、“李某”、“老人”、“记者”等。

三、舆论聚焦

(一)认为“老头乐”乱象较多,衍生问题亟待解决。如中国青年报刊文《22岁女教师被撞死,整治“老头乐”刻不容缓》提及诚然,“老头乐”让不少人尤其是老年人,获得了一些出行便利,也正因此,各地才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对其采取宽容、默许的态度。但是,随着此类车辆越来越多,其造成的乱闯红灯、违规逆行、霸占车道、乱停乱放等问题也日益严重。

(二)探讨“老头乐”乱象产生的根源。如红星新闻刊文《22岁女教师被“老头乐”撞死引关注 律师:问题的根源还是在生产和销售》称北京志霖律师事务所张鑫鹏律师认为,从如何规范的角度来说,目前各地都在清退“老头乐”,但说到底,问题的根源还是在生产和销售。

(三)就如何整治“老头乐”乱象发表观点。如东方网刊文《清退违规“老头乐”才能带来“大家乐”》称有评论称,“老头乐”数量庞大,一旦退场,必将给依靠其出行的老年人造成很大的不便,为“老头乐”退场设置一定时间的过渡期是城市人性化管理的表现。红星新闻刊文《女教师被“老头乐”撞死,车和人的问题都不容忽视》称值得追问的是,肇事车是否属于违规车辆?如果是违规车辆,那么何以上路而未被“逮”?这些问题都值得认真审视。显然,城市治理唯有更到位、更全面,才能让管理细节变得可信、予人以安全感。

(四)网民评论多为愤慨。据齐鲁蛙眼舆情大数据平台显示,监测时间段内,相关话题网民评论数约10.2万条。众多网民对肇事者的逃避行为表示愤慨并呼吁对其严惩;部分网民借机反映身边存在的“老头乐”乱象;部分网民认为当地交管部门不作为;部分网民呼吁交管部门加强对“老头乐”的监管。

四、舆情点评

(一)话题传播度广、热度高

就此事而言,新浪微博形成#22岁女老师被7旬老人开老头乐撞死#、#老头乐应该禁止上路吗#等多个话题,全网阅读量超4亿次。此外,众多网民对22岁年轻生命陨落表示惋惜,对肇事者逃避表示愤慨,从而引发舆论共鸣,带动话题传播。

(二)“老头乐”已成为治理顽疾

老头乐,又被称为“低速代步车”或“老年代步车”,因其价格便宜、手续简单、无需上牌等优点。在老年群体中深受欢迎。在一些农村地区,“老头乐”更是成为了老年人出行的主要工具。但由于缺乏相应的安全标准和监管,“老头乐”一直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另外,老年人尤其是农村独居老年人驾驶技能及安全意识的缺乏严重影响了交通秩序和道路安全,驾驶“老头乐”过程中产生事故屡见不鲜,已成为交通治理顽疾。

(三)老年人交通安全意识亟待加强

尽管不少地区针对“老头乐”及其他低速电动车出台了一系列监管措施,但效果并不理想。对此,相关部门应加强市场监管,严禁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同时还要结合“老头乐”受众多为农村老年人的实际情况,做精准化安全意识宣讲,只有如此才能更好保障人民群众出行安全。

齐鲁蛙眼舆情分析师 刘道勋 来源:齐鲁壹点

责任编辑:刘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