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原:创新多元禁毒工作模式 为高质量发展营造安全稳定环境
大众新闻客户端 2024-01-02 17:14:32
近年来,平原县公安局承担县禁毒委员会办公室职能,以各乡镇(街道)禁毒工作站为载体,创新乡镇多元禁毒工作模式,取得连续三年农村地区毒品犯罪零发案、吸毒人员零增长、涉毒人员零肇祸、制毒物品零流失、禁种铲毒零问责的“五零”毒品问题治理新成效,有力维护社会安全稳定。2023年8月国家禁毒委员会办公室以《禁毒工作简报》的形式刊发,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介绍、推广该工作经验。
党管禁毒,规范建设,构建基层禁毒工作坚强堡垒。全县12个乡镇(街道)均成立以党委书记任组长的禁毒工作领导小组,845个村居(社区)的党支部书记是本村禁毒工作的责任人,以村为点,以点汇面,实现禁毒措施全域化覆盖。明确各项档案规范化建设标准,统一制定各档案模板,确保格式统一,内容完整,数据有效,更新及时;各乡镇(街道)均按照规范化建设要求配齐专职禁毒社工,每季度组织禁毒社工开展业务培训并统一考核。目前,全县各乡镇(街道)禁毒工作档案均达到统一、真实标准,15名社工均能胜任当前禁毒工作,全县12个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办公室均符合省禁毒办“三区一办”规范化建设标准,龙门、前曹等2个乡镇(街道)建有独立禁毒宣传展厅并配有VR吸毒体验设备。2022年,共表彰奖励全县禁毒工作先进集体3个,先进个人6名;对1个集体、10余名个人进行约谈、通报批评。
管控有力,帮扶精准,铺实吸毒人员回归社会路。各乡镇(街道)对本辖区社会面吸毒人员全部纳入网格化管理,实时掌握其生活现状、毒品戒断情况,综合评定人员风险等级。按照评定结果进行“四色管控”,将人员档案标为代表“高风险、中风险、低风险、社戒社康”级别的“红、橙、蓝、黄”4色,制定“一人一策”管控措施,根据风险等级开展动态管控及落实平安关爱等工作。乡镇(街道)每季度书面报告社会面吸毒人员动态情况,逢重要敏感节点,每日报告重点风险人员动态,坚决防止吸毒人员肇事肇祸案事件发生。2023年以来,全县共开展社会面吸毒人员见面核查110次,落实各类救助13人次,办理大病救助、低保1人次,为吸毒人员介绍工作7人次,有力消除潜在社会风险隐患。
深化摸排,“三员聚力”,清除制毒物品流失流弊源头。全面摸底排查辖区内涉及化工医药、使用重点设备的925家企业,摸清出租厂房及具有三相电的作坊、院落、饲养场所等2337处重点易涉毒场所,对企业法人、经营业主、房屋主人逐一见面告知、背书明责,对1520台套重点制毒设备统一编号、粘贴标志,全面掌握底数清单并登记造册。对394家涉芬太尼类物质及精麻药品使用、销售单位逐一责任签订告知书,复印处方,掌握使用、销售、库存情况。推行“三员”巡检模式,由各乡镇(街道)科员、企业管理员、各村网格员共1720人分别担任监管员,按照定期巡检及不定期抽检的模式各尽其职、紧密配合,共筑制毒物品管控防线。现已实现对全县106家易制毒化学品企业、819家重点医药化工企业、13家医院、9家乡镇(街道)卫生院、374家卫生诊所的有效监管。
“定责+问责”,“脚板+科技”,消弭毒品种植生长土壤。各乡镇(街道)成立以镇党委书记为组长的禁种铲毒工作领导小组,因地制宜制定本辖区工作方案,每年3月初召开禁种铲毒工作部署会,明确每个村居的村支书、网格员的禁种铲毒责任。县禁毒办组织各乡镇(街道)禁毒工作站开展交叉互检工作,互检人员要逐村逐院实地核查并签字背书,上报交叉互检工作台账,承担连带责任。互检结束后,使用无人机进行全域航测验收,互检过区域发现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的,严肃追究有关人员责任。2023年以来,全县各乡镇共组织检查155次,有力防范毒品原植物种植行为。
“方言土语+法言法语”,多措并举,再掀毒品预防宣传教育高潮。各乡镇(街道)每月至少发布2篇禁毒宣传文章,在重点场所、企业、社区设立固定宣传栏、悬挂条幅、粉刷标语,县禁毒办每月验收并全县通报。各村支部书记、网格员积极利用村广播等传统媒体和互联网、微信等各种渠道广泛宣传禁毒知识,对留守儿童、务工人员、青少年等易染毒群体实行“一对一宣教”。各乡镇(街道)通过电影下乡插播禁毒宣传视频、聘请本地快手、抖音网红担任禁毒宣传形象大使开展公益宣传。2023年以来,全县开展宣传活动351场,发放各类宣传材料10万余份,拉挂横幅、粉刷外墙禁毒宣传标语569处,关注各级各类禁毒微信公众号及微博4万余人次,使“绿色人生、健康无毒”观念深入人心。
责任编辑:贺莹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