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动齐鲁丨油纸伞、雨衣……它们诉说焦裕禄精神
山东政协微信公众号 2023-12-16 23:18:54
1966年2月,长篇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播发,焦裕禄的名字传遍千家万户,成为全国家喻户晓的共产党人的光辉典范和全体党员干部崇敬的榜样,在兰考工作的475天,焦裕禄带领兰考人民除“三害”、种泡桐,用生命铸造出熠熠生辉的伟大精神——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焦裕禄精神。焦裕禄精神作为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之一,穿越时空,历久弥新。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焦裕禄纪念馆,探寻革命文物背后的故事。
1962年春天,河南省委决定从工业战线抽调一批年轻干部加强农业建设,焦裕禄再一次被点名,把他派回尉氏县,担任县委书记处书记。1962年冬天,正是兰考遭受风沙、内涝、盐碱最严重的时刻,为提振全县人民抗击灾害的信心,焦裕禄将此前为阻拦群众逃荒而设立的“劝阻办公室”改为“除三害办公室”,并抽调120名干部、技术员和农民组成“三害”调查队。焦裕禄身先士卒,每当雨下得最大的时候,就是焦裕禄带领干部下乡查探洪水流向变化的时候,他往往顶风冒雨,撑着一把油纸伞或穿着一件雨衣站在齐腰深的洪水中,查看洪水流势,绘制出一张张水势流向图。3个多月风雨兼程,方圆跋涉5000余里,他对全县149个生产大队中的120多个进行了走访和蹲点调研,取得了兰考“三害”的第一手资料,摸清了全县“三害”的底数。1963年7月24日,焦裕禄经过7个多月的深入调研后,出台了第一个总揽全局的重要文件《关于治沙治水治碱三五年的初步设想》。焦裕禄用过的油纸伞和雨衣,默默诉说着“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焦裕禄精神,充分体现了共产党人脚踏实地、干事创业的奋斗精神和科学求实的工作态度。
焦裕禄使用过的油纸伞和雨衣
焦裕禄常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1963年9月,县委召开了全县大小队干部会议,这是扭转兰考局势的大会,是兰考人民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一次誓师大会。会上,焦裕禄将韩村、秦寨、赵垛楼、双杨树的代表请到主席台上,拉到万人之前,大张旗鼓地表扬他们的革命精神,树立了韩村的精神、秦寨的决心、赵垛楼的干劲、双杨树的道路4个自力更生战胜灾害的先进典型,让人们对照身边的榜样找差距、找不足、找方向,与内涝、盐碱、风沙“三害”斗争。
这4个红旗单位的奖状每张长约40厘米,宽约30厘米,都是用毛笔手写的,不是制式文本,而是针对每个典型情况有针对性地写了评语。
“韩村的精神”:在困难面前,韩村人“不向国家伸手,自己割草卖草养活自己”。冬天,焦裕禄到韩村,与社员一起割草,焦裕禄说:“韩村自力更生、战胜困难的精神就是活生生的南泥湾精神,这就是贫下中农的风格,这就是革命。”
韩村生产队获得的奖状
“秦寨的决心”:秦寨人深翻土地、抗击盐碱,不屈不挠、锲而不舍的工作作风,被焦裕禄称为“秦寨的决心”。焦裕禄把秦寨深翻压碱、改良土壤的做法,在全县推广。
秦寨大队获得的奖状
“赵垛楼的干劲”:在四年七季基本绝收后,赵垛楼村人修河渠、挖排水沟,与暴雨内涝斗争。秋季获得了丰收,还支援了张王庄村7000多斤红薯片。焦裕禄说:“赵垛楼大队战胜自然灾害,支援国家、支援灾区,这是崇高的阶级感情、高度的爱国热情、伟大的共产主义风格。”
赵垛楼大队获得的奖状
“双杨树的道路”:在农作物基本绝收的情况下,双杨树村人捐款捐物,买牲口买种子,做风箱换薯干,克服困难,实现自给。焦裕禄总结说:“双杨树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双杨树大队获得的奖状
“四面红旗”不仅是一种荣誉,更是一笔永恒的精神财富。焦裕禄的老战友、时任考兰县县长的程世平总结说:“我想,没有焦裕禄抓典型的方法,兰考不会在治理水、沙、碱‘三害’中焕发出如此巨大的力量。”
新时代开启新征程,新使命需要新担当,人民依旧呼唤焦裕禄,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必将激励全体党员干部群众进一步牢记初心使命,矢志奋斗前行。
讲述人
谢晓莹
淄博市博山区政协委员,淄博市翗翗助学服务中心主任
谢晓莹曾获全国第二届互联网支教优秀教师奖,2022年12月入选“淄博好人”。2017年,互联网支教案例被列为华师大国家级课题组《信息促进教育公平》研究课程,2018年,荣获全国十佳网络公益课程,以唯一互联网教育扶贫项目合作方入选国务院扶贫办《中国企业精准扶贫50佳案例(2018)》。
责任编辑:魏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