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动齐鲁丨周堂地道战的故事,您可曾听说

山东政协微信公众号    2023-12-16 23:14:50

济宁市鱼台县是湖西革命老区,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期间,县境内共发生大小战斗200余次,县内有5300余人志愿报名参加八路军、新四军、地方抗日部队和民兵组织,马霄鹏、郭耕夫等512名鱼台优秀儿女,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其中,周堂地道战就是其中一次最为惨烈、也最为感人的战斗。

周堂地道战发生地鱼台县周堂村处于山东和江苏两省,鱼台、丰县、沛县三县的交界处,东临津浦铁路,南控陇海铁路,是湖西革命根据地的一部分。解放战争期间,国民党新五军和地方保安团又占领了这片区域。冀鲁豫三地委(又称为湖西地委)要求党员干部坚持地方斗争,“县不离县,区不离区”,为了坚持斗争,在这里开挖地道,开展地道战。

鱼台县周堂地道战指挥部原貌

1947年12月18日夜,中共沛县县委根据地委指示,因沛县沦为敌占区,县委组织部部长朱信谟、社会部部长兼公安局局长张士彬、宣传部部长王延芝带领县、区干部和武工队员约120人,转移到鱼台县旧城区区委驻地——周堂村,配合鱼台县委以周堂村为中心建设地道村。当时时间紧、任务重,情势也非常紧急,敌人正准备大举进攻。在这种情形之下,从12月19日凌晨开始,周堂村和周边村的3000多名群众迅速加入到开挖地道的队伍中来。用了仅仅3昼夜,就挖通了3米深、300多米长的地道。这条地道包括贯通东西南北的两条大干道和通向村头院落的九条支道,每条支路都留有进出口,四周院内和屋里均挖有向外射击的枪眼,分别在村子东、西、南、北、中筑有五个比较坚固的碉堡。全村初步形成了一个纵横交错、四通八达、攻防结合的作战体系,为阻击敌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2月21日,国民党军及丰(县)、沛(县)、鱼(台)三县保安团四五百人,向周堂地道村发起首次进攻。武工队利用地道工事向敌人还击,打退了敌人第一次冲锋。不甘于第一次的失败,驻鱼台的国民党军又增加了一个团的兵力,丰县保安团也增加了一个营的兵力。拂晓,敌人发动了第二次猛烈的进攻,敌我力量虽然悬殊,但武工队有地道作依托,有坚固的碉堡和地面工事作掩护,以交叉火力消灭敌人,敌人两次冲入村内均被击退。第三次进攻是在25日拂晓,敌人恼羞成怒,又增加一个旅和丰、沛、鱼三县保安团,外加一个炮兵营6500余人,在天亮之前就对周堂村实行了全面包围,敌人用重炮猛烈轰击地面工事。战斗持续到下午两点,周堂这个不足百户的小村庄,敌人竟发射了3000多发炮弹,农民祖祖辈辈生活的村庄瞬间变成了一片火海。

周堂地道战

原地道入口之一

战斗过程中发生了太多感人至深的故事,机枪班班长高树德利用战斗间隙回家看望正在分娩的妻子,当他回到家时,他的孩子刚刚出生。就在高树德想要好好抱抱自己孩子的时候,得到了敌人要再次进攻的消息,高树德只能强忍住眼泪,直奔自己的战斗阵地。在整个战斗过程中,他一挺机枪,几颗手榴弹打退了敌人的数次进攻。机枪打红了,子弹打光了,敌人的炮火却无情地击中了他的身体。高树德身上负伤十余处,鲜血湿透了他的衣服,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也依然保持着战斗冲锋的姿势。

当年周堂地道战牺牲的有名可查的烈士英名录,目前是103位,还有很多无名英雄也在这次战斗中牺牲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周堂地道战遗址里的烈士英名录,不仅仅是这100多位革命英雄抛头颅、洒热血的历史印记,更是革命英雄后代对于周堂地道战精神的延续和传承。

讲述人  

王成广——鱼台县政协主席。自从到政协工作以来,在协商平台建设、发挥专委会基础作用、强化委员履职等方面作了有益探索,先后在全省政协专门委员会工作座谈会、济宁市政协新时代委员履职能力提升培训班作典型发言,成功举办济宁市政协党建工作与协商履职平台建设半年观摩会。2022年被济宁市委、市政府授予三等功。  

责任编辑:魏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