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舆论场 | 游客黄果树景区拍照遭阻拦:景区商业模式应与时俱进

大众报业·齐鲁壹点    2023-12-13 17:42:56

齐鲁蛙眼舆情分析师 王天羽


舆情概述

近日,“男子黄果树景区单反拍照遭大妈阻止”登上微博热搜。有网民表示,有游客在贵州安顺5A级景区黄果树瀑布拍照,却被景区内的大妈遮挡镜头阻拦,其理由竟然是“被承包了”。 事发后,景区客服人员表示,景区内游客可随意拍照不受限制,但景区外的摄影人员如在景区内从事摄影经营项目,需通过市场监管部门办理相关证件。此事一经曝出,迅速引发热议,众多网民都认为,此举严重侵犯了游客合法合理的拍照留念权益。10月18日晚,贵州“黄果树景区”官微通报了网民反映在黄果树旅游景区拍照受阻问题的调查处置情况。通报称,经查,与游客发生争执并阻止拍照的人员为景区内摄影经营户。事件发生时,景区工作人员第一时间在现场对三名摄影经营户的违规行为进行了劝阻协调。相关职能部门随后介入调查,对涉及的摄影经营户进行批评教育并作出停业整顿处理,同时对景区内摄影等业态开展专项整治。

(齐鲁壹点原创图)


舆情数据

舆情走势图(来源:齐鲁蛙眼舆情大数据平台)

齐鲁蛙眼舆情大数据平台监测显示,2023年10月17日至10月24日,相关舆情信息高达9.74万余条。从舆情传播过程来看,10月17日事件开始发酵,相关信息和讨论迅速增加。10月18日黄果树景区官方发出通报,“垄断拍照权”等话题引发广大网民关注,出现舆情高峰期。10月22日,舆情逐渐进入平息期。  

信息来源占比图(来源:齐鲁蛙眼舆情大数据平台)  

媒体活跃排行榜(数据来源:齐鲁蛙眼舆情大数据平台)  

齐鲁蛙眼舆情大数据平台监测显示,该事件舆情信息主要集中在视频、客户端和微博等媒体平台。从客户端平台分析来看,今日头条、百家号、懂车帝、小红书等社交平台备受网民喜爱,也成为发布舆情的主要平台之一。从视频平台分析来看,抖音、快手、西瓜视频等短视频平台备受网民关注,成为网民互动的重要平台之一。

敏感比例图(数据来源:齐鲁蛙眼舆情大数据平台)  

齐鲁蛙眼舆情大数据平台监测显示,从信息情感属性分析来看,敏感占比高达82.54%。近年来,不准游客在景区拍照的“圈地赚钱”事件时有发生,“不准用相机拍照”再次引起了网民对部分景区二次收费的不满,引起了广泛的讨论。

关键词云图(数据来源:齐鲁蛙眼舆情大数据平台)  

从关键词云图来看,本次事件中出现较多的前四热词分别是拍照、景区、大妈和游客。从此词云图看,本次舆情事件关注的重点在于游客、景区经营者与摄影商户的三方利益冲突上,以及对景区管理乱象的不满。


舆情反应

(一)媒体焦点

【澎湃新闻】“垄断拍照权”只会给景区招黑

所以,这种屡屡引发争议的“垄断性拍摄业务”还有没有意义?就像苏轼说的那句“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自然风物本就内含全民财富的意义。而景区把拍摄权给垄断起来,既与市场经济原则相冲突,也不符合人们的常识。

从本质上说,景区允许一些拍照业务进入,也并非不可。但核心的逻辑,应当是鼓励这些常驻商户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比如他们更清楚哪个角度、机位更容易出片,现场配备更高级的设备等,在自由竞争的基础上生存。但是,这些拍照业务不应该通过霸占市场、干扰游客来实现垄断经营。

这就好比景区内有饭店,但是也不能阻挡游客自备干粮。景区增值服务的意义,应该是自己“更加优质”,而不是“只能选我”。

【新京报】黄果树瀑布景区内摄影商户大妈“不准游客用相机拍照” 媒体:太荒唐

风景只准看不准拍照的做法未免太荒唐,在“打卡式旅游”盛行的当下,也显然影响了游客的旅游体验。若景区拍照实行“垄断”,不仅于法无据,而且外包方就可“坐地起价”,游客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其合法权益难以保障。

包括黄果树景区在内的很多旅游景区,都是大自然所赐,具备公益属性,属于公共资源,应为所有人共享。若连游客拿相机拍照也予以禁止,不免有对圈起来的旅游资源进行“二次收费”的嫌疑。

现在旅游行业消费升级,游客越来越注重旅游体验。景区如此“二次收费”,只会让更多游客用脚投票,显然不利于景区的长远利益。

就景区服务而言,首先是满足游客的基本需求,再尽其所能地让游客获得更好的旅游体验。如若只顾眼前利益,甚至不惜大玩“捆绑收费”,恐怕是再好的景区也难以在竞争激烈的旅游市场立足。

(二)网民评论

@来自马仁奇峰爽朗的兔斯基:景点空气也收费吧,来钱快!

@Jokerjager:让人看不让人拍照我不理解

@用户7776728554:黄果树瀑布是国家的公共资产,应当为14亿人共有

@钱堆堆:以后去黄果树瀑布要办理护照嘛?

@皮丶两个世界:这算什么,当初迪士尼进去得翻包,那都上赶着要去,这不让照相不是很正常??

@洛水常流:哪里有问题,不去就行了。长期没人去你看看他们吃相难看的急不急

@王者归来30761492:应该是省旅游局整顿黄果树景区,而不是景区去整顿大妈

@诗意清风Kb:停业整顿应该把这个景区管理者和这些商户取缔

@香芋紫薯糕:现在的景区基本都这样,好多硬性规则,有的景区里喂个鱼,自己自带的鱼食,他还必须要你买他们的才给喂,结果景区的鱼食比外面贵了好几倍

@卡瓦拉&奥丁:感觉真正的问题还没解决。这些大妈都办了营业执照,那肯定是给景区交了钱才搞的,而作为承包方肯定就觉得这样的行为是不让自己利益受损才干的。所以真正的问题是景区到底有没有权力限制游客拍照?要是有那就是侵犯游客利益,要是没有那就是给这些大妈卖空头经营权。现在的情况就是景区两边都吃导致的


舆情分析师

 “游客黄果树瀑布拍照受阻”事件之所以引发网民关注,是因为近年来各地景区拍照纠纷频频发生,当事人不愉快的经历引起了各地网民的共鸣。部分网民谴责黄果树旅游区摄影经营户,认为其有“强拍照”行为,搞景点私有化;部分网民对黄果树瀑布景区的管理表示不满,认为只靠拍照设备来区分是否营利未免太过粗暴。还有网民认为景区出租摄影业务,进行垄断性收费的商业模式,已经落后于时代发展,景区摄影业务应求新求变。

现如今智能手机全面普及,游客自拍对摄影商户的利益构成威胁,基于维护自身利益,商户本能排斥游客自拍,想尽办法诱导游客付费拍照。加之部分景区有承包费可收,管理方与商户形成利益共同体,面对乱象往往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出现舆情后才象征性地进行批评和整顿,这种治标不治本的做法,加剧了网民对二者的不信任。

摄影商户在景区内持证经营固然合规,但不能以垄断的方式强制获客,更没有权力干涉游客正常游览。强迫旅游者去接受景区内经营者的摄影服务,这种做法显然违法,侵害了旅游者对摄影服务的自由选择权。另外,景区靠拍照设备区分是自主拍摄还是经营性拍摄,不仅过于一刀切,实际上也没有任何成效。

因此建议景区相关部门:一是应做好舆论监测工作,面对纠纷不回避,并及时公布调查处理结果,提出能落到实处的整改方案,平复网民负面情绪;二是加强对景区商户的管理力度,提高其服务意识和素质,引导商户探索新的商业模式,向定制化、专业化、精品化转型,摒弃过时的垄断竞争思维;三是收费项目更加透明化,对于游客们被保护的权益以及景区收费的范围,应当给予更加详细具体的说明,为旅游者最大限度地提供便利,而不是玩文字游戏圈地收费。

(本文转载自《舆情管理参考》第43期)

责任编辑:刘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