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企业找市场,二十家近邻送订单!汶上破解县域企业找订单难题
大众新闻·大众日报 郭炉 王浩奇 徐超超 赵丰 马立莹 2025-10-19 06:41:26原创
汶上一企一策、一产一策融链固链,破解县域企业影响力小、找订单难问题
一家企业找市场,二十家近邻送订单
一家企业为开拓市场发愁,二十家企业上门送订单。前不久,作为一家年产值仅2000多万元的小微企业,山东水泉印刷包装有限公司被一波“团宠”暖到了。
“地处偏远乡镇,品牌竞争力较弱,销售渠道相对单一,拓展业务越来越难,守着好产品却找不到‘婆家’。”公司总经理付金焕坦言。就在他一筹莫展时,县里组织了20家企业前来开展产销对接活动。先参观,后座谈,5家公司当场与水泉印刷公司签下合作,形成了一个覆盖医药、食品、服装等行业的跨链条合作“朋友圈”,合同金额达1200余万元。
“一个微小环节的打通,往往能串起一条产业链、盘活一片产业带。”汶上县工信局局长冯涛说。立足县域实际,汶上梳理出高端装备制造、绿色化工等10条标志性产业链,聚焦一个产业、一家企业,甚至一件产品,开展“量体裁衣”式对接交流,提高延链补链的精准性、融链固链的成功率。
精准匹配,可以是“一对多”的海选对接,也可以是“一对一”的深度洽谈。前不久,山东华尚电气有限公司和济宁德耐弛新能源有限公司成功牵手,还把“亲事”结到了同一个“屋檐”下。“一个为求高品质变压器油要赴省城采购,一个掌握过硬技术却为拓展订单发愁。”对双方知根知底的县工信局工程机械产业链联络员陈建当起“红娘”,促成双方互访考察,不仅签下供货协议,还让德耐驰“拎包进驻”了华尚电气的空余厂房。“下了生产线就进我们的厂门,年供货500余吨,每天节省1000元运费,不仅质量有保障,还能减少资金和仓库占压。”华尚电气总经理刘卿说,如今公司与园区内8家企业中的5家形成上下游配套,构建了一个初具规模的产业生态。
此类对接不是个例。今年以来,汶上已开展10场精准对接活动,促成20多家企业达成合作意向。
精准服务的背后,是产业链“图谱化”的支撑。汶上围绕高端装备、绿色化工、纺织服装三大产业成立工作专班,梳理细分链条,形成了重点产业链图谱和企业上下游产品图谱,明确了每个企业在产业链中的定位,提炼了短板弱项和发展方向。
以工程机械产业为例,当地针对“零部件配套强、整机龙头企业少”的现状,明确“主机与配套协同”发展方向,精准开展延链补链强链活动。今年以来,汶上县3次组织工程机械企业赴外地开展产业链协同对接活动,通过交流洽谈、推介发布,促成7家企业达成合作意向。
除了把“千金”嫁出去,当地还注重将“贤婿”招进来。作为工程机械整机项目,山东晋工机械有限公司落地汶上后,几乎足不出县就能配齐一台整机所需的所有零部件。正在建设的山东北骏重工有限公司智能制造产业园项目,建成后可年产500台矿用混凝土喷射车、600台车载式高空作业车。
产业链要做大做强,既要靠内循环拓宽度,还要接通外循环延长度。汶上县带领企业走出去拓市场、扩订单、卡位招商,今年上半年,当地先后组织华力机电、新风光电子等参加中东能源展、广交会等展会,带领纺织服装企业组团亮相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拿下超120万件意向订单。
“精准融链固链如同‘点对点’搭榫卯,既让企业高效‘牵手’,更能拼出扎实稳固的产业框架。”冯涛表示,县里构建了“总链长+链长+副链长+链主企业”协同机制,每链每年组织1场以上“链主”企业、“专精特新”企业与产业链配套企业融链固链对接活动,推动上下游环节“串珠成链”。今年上半年,汶上县纺织服装、高端装备、绿色化工三大产业产值分别增长13.6%、9.45%、10.98%,入选全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县。
(大众新闻记者 郭炉 王浩奇 通讯员 张明)
责任编辑:徐超超 赵丰 马立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