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道山东|谁成就了单县羊肉汤的美名?
大众新闻 苑文飒 2025-10-05 20:00:00原创
单县,这座位于山东省西南部的小城,因羊肉汤而闻名遐迩。每当提及单县,那浓郁醇厚的羊肉汤香气仿佛就会在鼻尖萦绕。一碗普通的羊肉汤,为何被誉为“中华第一汤”?是谁成就了单县羊肉汤的美名?今天的《味道山东》,我们一起寻找答案。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在单县的大街小巷,羊肉汤馆便开始热闹起来。店家早早地燃起炉灶,精心熬制着那一锅锅鲜香的羊肉汤。
走进一家汤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一口巨大的汤锅,锅内的汤汁翻滚着,热气腾腾,羊肉的香气扑鼻而来。汤馆的老板熟练地切着羊肉,一片片羊肉薄如蝉翼,肥瘦相间,纹理清晰。
找个座位坐下,不一会儿,一碗热气腾腾的羊肉汤便端了上来。洁白的瓷碗中,汤汁浓稠,羊肉鲜嫩,葱花和香菜点缀其间。轻轻吹去表面的热气,小心翼翼地喝上一口,顿时,一股暖流从口腔蔓延至全身,浓郁的鲜香瞬间唤醒了沉睡的味蕾。羊肉的鲜嫩、汤汁的醇厚在舌尖上交织融合,让人陶醉其中。
或许没有哪种汤食能抵得过羊肉汤在单县人心目中的独特位置,一年四季,一日三餐,喝羊肉汤从来无须理由。每到饭点,单县城乡街巷大大小小的羊肉汤馆门庭若市,属地异乡众多食客的文化归属感可窥见一斑。
单县羊肉汤之所以如此美味,其独特的原料和制作工艺功不可没。
单县处于黄河故道,是碱性水、碱性草,因此当地青山羊肉质鲜嫩,膻味极小。
制作方法上,单县羊肉汤讲究冷水下羊骨,沸腾瞬间撇去浮沫,留清冽底汤。
炖煮过程中,悬入纱袋包裹的二十味香料:白芷去腥、丁香增鲜、草果定香,药香随水汽蒸腾。
经过数小时的熬制,羊肉汤变得浓稠醇厚,羊腹腔油脂覆于汤面,锁住鲜味,“水脂交融,色白似奶”。
单县青山羊的养殖历史,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末期,舜帝的老师单卷带领东夷部落的一支,游牧于菏泽四泽六水之地,定居在单县一带,生活方式以畜牧和农耕为主,饲养的家畜主要是青山羊。
当时的人们一年四季以羊肉为食,尝遍了火烤、炖煮、腌制、晒干等各种吃法,而最喜欢的还是喝羊羹,使鲜美的羊肉汤在单县源远流长。
经过几千年的改进,单县羊肉汤的制作工艺越来越完善,到清末已成为地方名吃。清嘉庆十二年(1807年)年初,单县人徐桂立、曹西胜、朱克勋三人开设“三义和汤馆”,是单县人开设的第一家羊肉汤馆。此后,羊肉汤馆在县城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喝羊肉汤成为热情好客的单县人民最常用的待客方式。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单县人民把青山羊养殖作为发家致富的重要手段。人们关心着庄稼的长势,也操心着青山羊的成长。
勤劳的单县人民用脚踏实地的干劲,成就了单县“全国养羊大县”的荣耀。
1986年,单县被山东省确定为“山羊板皮出口基地县”,同年,单县羊肉汤在北京全国餐饮大赛中获优秀奖,制作方法和工艺被收入《中华名食谱》,是唯一一道以汤入谱的佳肴。
1996年,单县被列为“国家秸秆养羊示范县”,1997年被中国特产评审委员会命名为“中国青山羊之乡”。2015年06月19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单县羊肉汤”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标志着单县羊肉汤已成为中国驰名商标。
是谁成就了单县羊肉汤的美名?答案呼之欲出:
是单县的人、单县的水、单县的青山羊,使单县羊肉汤美名天下扬。
作者:苑文飒(综合菏泽旅游文化、单县融媒等)
主播:李伟
责任编辑:苑文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