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到农历八月就预订了5000斤!枣庄辣子鸡月饼订单火了

大众新闻·大众日报 吴荣欣  孟令洋   2025-10-03 06:50:57

中秋前夕,枣庄市山亭区交发集团省级工友创业园内香气弥漫。揉面声、欢笑声与蒸汽声交织,七八名女职工正围坐工作台前,将调好的辣子鸡馅料包入月饼皮中。

“这‘枣庄味道’的月饼今年订单火爆,没到农历八月就预订了5000斤!”王海珍捏着面团笑道,她曾是山亭汽车站的售票员,如今是“忆山亭”花馍工坊的技术骨干。

这个由国企工会牵头的创业项目,3年来已从30平方米小手工作坊,扩建成1000平方米创业基地,其花馍制作技艺成功申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这一变化,源自山亭交发集团所属枣庄市顺达公路工程有限公司副经理、工会主席徐萍一次破局的尝试。

“2022年那阵,车站候车厅空荡荡的,心里也空落落的。”回忆转型之初,徐萍红了眼眶。她亲眼见证智慧公交推广后,不少售票员集体下岗的阵痛。“女职工占了八成,上有老下有小,不少人偷偷抹眼泪。”

2022年8月,徐萍主动请缨,向集团承诺在不领取报酬、不耽误工作的前提下,带领女职工走上自主创业之路。

30平方米的闲置仓库被改造成作坊,徐萍带着6名“元老”开始试验。结合车站女职工多、善做面食的特点,从最初为本公司职工制作饭菜开始,到为餐厅提供大包子、水饺等面食,再到制作销售月饼、蛋糕等节日食品,最终选择以花馍为拳头产品,形成“一品主打、多种经营”的模式。

在山亭交发集团党委的支持下,团队不断创新,让“忆山亭”花馍工坊越走越远。前不久,在徐萍的创意下,她们大胆将枣庄特产辣子鸡融入月饼,推出“地标文创月饼”。

“当时有人说疯了,辣子鸡月饼能卖出去?”徐萍顶着压力组织试吃,没想到辣香与面皮的碰撞意外受欢迎,眼下团队正加紧赶制订单。

走进如今的花馍工坊,展厅里的作品令人惊叹:龙凤呈祥的婚庆花馍栩栩如生,果蔬造型的面点惟妙惟肖,还有石榴盆景造型的面塑。“这8大系列600多个品种的产品,是我们用汗水泡出来的。”徐萍指着墙上的研发历程说,为做出特色鲜明、质量优良的花馍产品,创业团队从选料、配色、定型,到蒸制、存储、运输,再到销售、推广、反馈,反反复复实验,“南瓜泥的黄、菠菜汁的绿、紫薯的紫,既要好看更要健康。”

如今,“忆山亭”花馍已形成节庆、婚庆、文创等8大系列,从单一面食发展为融合非遗技艺的文化产品。为推进山东与新加坡经贸合作,“忆山亭”花馍被省商务厅推选参加“好品山东”新加坡展示会,入选文旅部推荐名单,亮相2024年中国品牌博览会。

2023年9月,为将花馍产品做大做强,山亭交发集团党委研究成立枣庄市穗禾产业投资有限公司,走企业化、品牌化发展道路,探索花馍“三统一销”经营模式,通过统一培训、统一标准、统一管理、包销产品的方式,快速做大做强。

“如果没有工会的支持,我们走不到今天。”徐萍的办公桌上,整齐码放着市、区总工会送来的政策汇编。项目立项之初,工会就协调人社部门提供创业培训,联系解决食材供应,甚至帮忙对接电商平台。

“娘家人”的温暖,化作团队前行的动力。三年来,项目从手工作坊成长为拥有两个注册商标的企业,不仅成立了“忆山亭”花馍共富工坊展销馆,将全市工友创业联盟的“工创优品”进行展销,还在杭州等地开设了分馆,将枣庄农副产品推向全省乃至全国,年产值突破600万元,远远超过了山亭汽车站主营业务收入。

(大众新闻·大众日报记者 吴荣欣 孟令洋)

责任编辑:韩雨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