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动创始人李一男再造车 入局新能源特种车赛道

经导深观 |  2025-09-29 11:56:36 原创

于婉凝来源:大众新闻·经济导报

微信扫码扫码下载客户端

曾经因“自游家”汽车未能量产而黯然离场的李一男,如今带着新的创业项目重回造车领域。

近日,据可靠信源透露,小牛电动创始人、前CEO李一男已入局新能源特种车赛道。

这样的选择并非偶然:与乘用车市场品牌众多、竞争激烈不同,新能源特种车赛道参与者相对较少。李一男选择此时入局,恰好避开了乘用车市场在资质、渠道、品牌方面的内卷。

造车梦换了一条赛道继续

据悉,李一男已于2024年创立常州扭劲科技有限公司,正式进军新能源特种车领域。该公司与江苏扭劲科技有限公司存在关联,后者旗下GT、NV、MM三款产品已在金坛华罗庚高新区下线。

这是李一男在自游家汽车项目失败后的再次创业,也是他职业生涯中的第四次重大创业尝试。

李一男的职业生涯堪称科技界的传奇。1970年出生的他,15岁便考入华中理工大学少年班(现华中科技大学)。1993年毕业后加入华为,仅用两年时间便晋升至副总裁,27岁成为华为常务副总裁。

离开华为后,李一男的创业之路屡经起伏。2000年,李一男创立了港湾网络。港湾网络的业务与华为高度重合,且不少研发人员是李一男从华为带来的,成为了华为直接的竞争对手,后因竞争受挫被华为收购。

2015年,李一男创办小牛电动(NASDAQ:NIU),却在2016年因内幕交易获刑。2021年,李一男发布新能源汽车品牌“自游家”,但由于合作方债务及资质问题,车型未能交付,官方App于2023年停服。

从“自游家”折戟,到入局新能源特种车,李一男的造车梦换了一条赛道继续。

“新能源特种车赛道具有高度的定制化特性。与乘用车主要面向大众消费市场、追求标准化和通用性不同,新能源特种车是根据特定行业或场景的需求进行定制开发的。”新智派新质生产力会客厅联合创始发起人袁帅在接受经济导报采访时表示,这种定制化能精准满足不同客户的个性化需求,提升了车辆的使用效率与适用性,为企业在特定市场中赢得竞争优势。

袁帅分析道,新能源特种车赛道的竞争格局相对较为宽松。与乘用车市场品牌众多、竞争激烈的态势不同,新能源特种车市场目前仍处于发展阶段,参与者较少。这为新进入者提供了更多的市场机会和发展空间,李一男选择此时入局,有望在这个相对空白的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通过差异化的竞争策略实现快速发展。

“新能源特种车与新能源乘用车最大的区别在于赛道逻辑。乘用车市场的规模庞大、竞争激烈,但也意味着极高的品牌和资金门槛;特种车市场虽然体量较小,却呈现出强烈的‘刚性需求+政策导向’属性。”努曼陀罗商业战略咨询创始人霍虹屹对经济导报记者表示,特种车往往不只是单纯“卖一辆车”,而是“卖一整套解决方案”。车辆、电池、远程运维、备件保障、数字化管理平台等结合在一起,才是客户最在意的价值点。这意味着新能源特种车企业的盈利模式不止于整车毛利,还可通过长期运维和服务建立壁垒。

霍虹屹分析道,对于李一男这样的创业者而言,选择转战这一领域,本质上是用“错位竞争”的方式,规避了主流新能源乘用车赛道的红海竞争,转而进入一个能发挥技术与资源优势的细分市场。

小牛电动从重研发向重营销倾斜

企查查信息显示,作为小牛电动的创始人,截至目前,李一男仍持有小牛电动5%的股权。

小牛电动在成立初期,凭借智能化、互联技术及出色的热管理系统,迅速在市场中崭露头角,成功树立起高端品牌形象。反映在销量上,其增长十分亮眼,从2016年的8万辆一路飙升至2018年的34万辆,短短两年间实现了跨越式增长。

2018年,成立仅4年的小牛电动成功登陆纳斯达克。到2021年,小牛电动的销量突破100万辆关口,股价也在年初创下53.38美元/股的新高,总市值超过了40亿美元。

然而,伴随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叠加锂电池原材料价格持续走高带来的成本压力,多重挑战交织之下,小牛电动的发展势头逐步从巅峰滑落,显露颓势。

2022年初,小牛电动宣布,受上游锂电池等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公司于2022年4月1日对全系锂电产品零售指导价进行一次上调,上调金额在200元至1000元不等。但涨价很快冲击了小牛电动的销量,这一年小牛电动也首次交出亏损的财报。数据显示,小牛电动2022年实现营收31.69亿元,同比下滑14.5%,净利润亏损4946.29万元。

小牛电动的高端化自此开始“褪色”,之后的2023年和2024年,公司均交出了亏损的年报。小牛电动持续亏损之际,其经营战略已从“重研发”转向“重营销”。

2022年至2024年,小牛电动研发费用分别为1.76亿元、1.51亿元和1.3亿元,3年累计投入4.57亿元;同期营销费用分别为4.4亿元、4.96亿元和4.9亿元,3年累计投入14.26亿元。显然,小牛电动的重心已经放在了营销上。

今年8月11日,小牛电动发布2025年二季报,今年二季度,公司营收12.56亿元,同比增长33.52%;股东应占利润588.05万元,上年同期亏损2491.85万元,同比扭亏为盈。

资本市场上,小牛电动在2021年创出53.38美元/股的高点后,便陷入持续调整,至今未能重拾升势,始终在低位区间徘徊。2024年初,小牛电动一度跌至1.57美元/股的低点。2025年以来,长期在5美元/股以内,总市值在3亿美元左右。

曾创立自游家进军新能源汽车

李一男正式进军新能源汽车领域是在2018年。

2018年11月,牛创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后更名为“江苏火星石科技有限公司”)成立,2019年启动研发工作,品牌总部位于北京,研发中心位于上海,研发及智能制造基地位于常州。

2020年12月,火星石科技完成注册登记,注册资本5000万美元;2021年8月,公司地址变更至常州市金坛区,注册资本同时从5000万美元增长至4亿美元。

2021年12月,火星石科技发布旗下全新汽车品牌“NIUTRON”,并公布其中文名为“自游家”。同时,公司宣布完成5亿美元A轮融资,由IDG、COATUE等机构投资。

获得资金后,李一男的造车项目逐步步入正轨,但在生产交付之前,还要解决造车资质的问题,于是他选择了与具备资质的大乘汽车合作。

2022年10月,自游家正式发布品牌首款车型自游家NV。据报道,当时李一男将新车定位为中大型SUV,推出增程式混动和纯电动两种动力版本,被业界认为将与理想L7、AITO M5等车型展开竞争。

李一男也曾在NV的上市发布会上表示:“火星石科技将会在软件、智能、三电等技术领域赋能大乘汽车,共同提高整车和智能软件水平。”

但此后,自游家却因品牌代工方大乘汽车在债务、资质方面出现问题,在量产交付前被紧急叫停。

2022年12月,大乘汽车发布公告称,自游家NV短期内无法交付,并启动48小时全额退款。2023年4月,“NIUTRON汽车”官方App停止服务,官方微博内容被全部清空。一系列的变化也被外界视为李一男造车计划的“折戟”。

自游家遗憾停摆之后,李一男带着造车梦在新赛道重新出发。小牛电动的电动化与智能化经验,或许是他前行的底气,但如何将技术落地为稳定产品力,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不过可以确定的是,这位前“华为天才” 的入局,已为新能源特种车赛道增添了更多可能性。

(大众新闻·经济导报记者 于婉凝)

责任编辑:曹凤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