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时评|“性侵认定工伤”是正义的伸张

半岛都市报·半岛新闻客户端 宋总业   2025-09-24 09:24:08原创

据大象新闻报道,9月23日,全国首例职场性侵获工伤认定案的劳动争议纠纷部分开庭审理。受害人崔丽丽穿上案发当日的衣服和鞋子前往法庭。她说:“曾经我穿着这身衣服遭受屈辱,这一次我也要穿着同样的衣服夺回正义。”

这起全国首例“性侵认定工伤”案的推进,一定程度上已不是个人的抗争,而是一场关乎劳动者权益边界、司法认定突破与社会观念进步的标志性事件。

回溯这场持续两年的维权长跑,每一个关键节点都充满了现实的重量。2023年9月的杭州商务酒宴,本是销售总监崔丽丽的常规出差任务,却成为一场改变人生的噩梦。从调取监控、报警取证,到面对施暴者王某“勾引未遂、反咬敲诈”的狡辩,再到凭借隔壁房客录音这一关键证据让罪犯伏法,崔丽丽在生理与心理的双重创伤中,率先打赢了刑事追责的第一仗。可司法的正义并未终结她的困境——2024年4月,公司以“未遵守请假制度、无故旷工”为由将其强制开除,也将“职场性侵能否认定工伤”这一核心争议推至台前。

在此之前,职场性侵多被视作个人间的刑事或民事纠纷,与“工伤”这一劳动保障制度几乎绝缘。《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第五项中“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的”条款,虽为维权提供了法律依据,但“性侵是否属于工作原因导致的伤害”,长期以来缺乏明确的司法实践支撑。

崔丽丽案的突破性,正在于它用扎实的证据链填补了这一空白:12次心理咨询、近三个月药物治疗的诊断记录,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出具的“创伤后应激障碍与性侵事件存在直接因果关系”结论,层层递进地证明了性侵对劳动者身心健康的毁灭性影响,以及其与“因工外出”的直接关联性。

当人社部门最终出具《认定工伤决定书》,当113万元停工留薪期工资等费用的仲裁裁决落地,这不仅是对崔丽丽个人的慰藉,更首次以司法实践的形式,将职场性侵纳入工伤保障范畴,为后续受害者点亮了维权的灯塔。

然而,这场胜利背后暴露的问题仍值得深思。从崔丽丽事发后无收入、需长期治病的困境,到公司在刑事判决生效后仍以“旷工”为由将其开除、两度上诉抗拒责任的态度,折射出部分企业对劳动者权益的漠视。

更值得关注的是,整个维权过程耗时近两年。这意味着,个案的突破虽具有里程碑意义,但要让“首例”变为“常态”,仍需制度层面的进一步完善——比如明确职场性侵工伤认定的标准流程、缩短维权周期、加大对企业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惩处力度,从根源上减少劳动者的维权成本与心理负担。

全国首例“性侵认定工伤”案,不仅让法律的温度触到了此前未被充分覆盖的权益角落,更向社会传递出一个清晰的信号——职场性侵绝非“个人私事”,劳动者的尊严与健康,理应被制度牢牢守护。

(半岛全媒体首席评论员 姚绍毅)

责任编辑:王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