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国行|今日秋分,“丰”景这边独好!愿你所有期盼终结硕果

半岛都市报·半岛新闻客户端 黄金龙   2025-09-23 08:34:24原创

今天,

秋分翩然而至,

“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

秋分恰如一把精准的尺子,

平分了昼夜,

也平分了整个秋天。

秋分·农事

秋分是丰收的时节,瓜果压枝,蟹肥谷满稻飘香,今年秋分将迎来第八个中国农民丰收节,我国大部分地区陆续开始了秋收、秋耕、秋种的“三秋”忙碌,田间地头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秋分·三候

中国古代将秋分分为三候:

一候雷始收声

惊蛰时候听过的轰隆春雷,到了秋分时声鸣渐歇,鲜少听到了。

二候蛰虫坯户

坯(pī)是细土的意思,由于天气变冷,蛰居的小虫开始藏入穴中,并且用细土将洞口封起来以防寒气侵入。

三候水始涸

秋分时降雨量开始减少,天气干燥,一些沼泽及水洼处于干涸之中。

秋分·习俗

古人的秋分,仪式感拉满。帝王皇家要祭月祈丰年,民间也有超多趣味玩法:

祭月

秋分曾是传统的“祭月节”。祭月的关键是敬拜“月神”,无月甚至下雨,都可祭月,人们向月亮的方位摆放祭桌,祈求福佑。

竖蛋

“秋分到,蛋儿俏”。秋分这天,人们会玩一种“竖蛋”游戏:将鸡蛋慢慢地在一个平面竖起来,松手,蛋不倒视为成功。

吃秋菜

采摘秋菜煮出鲜美“秋汤”,寓意平安健康。

送秋牛

送的其实是秋牛图,一张黄纸或红纸,上面印有二十四节气,还有农夫耕田图样。

秋分·诗词

美妙、醉人的秋色让文人雅客们才思泉涌,催生出了许多意味隽永的诗词佳句:

《秋词·其一》

唐·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点绛唇·‌金气秋分》(节选)

宋·谢逸

金气秋分,

风清露冷秋期半。

凉蟾光满。

桂子飘香远。

秋分·养生

宜早睡早起

中医提倡顺应自然节气早睡早起,以适应秋天收敛的节气特点,早睡可以顺应阴精的收藏,以养“收”气,早起可以顺应阳气的舒长,使肺气得以舒展。

一般来讲,晚上11点前入睡,早晨6点左右起床较为适宜。

要注意的是,起床时尽量不要太猛,而应躺在床上,用5分钟活动一下四肢和头部,否则会导致血压突然变动。

宜多食汤粥

中医养生学家提倡在秋天每天早晨吃粥。秋分时节,脾胃内虚,抵抗力下降,这时若能吃些温食,特别是食用些热药膳于身体很有好处。

粥中可加入莲藕、荸荠、百合、银耳,有养阴润燥、生津止渴、润肺止咳的作用。

宜户外锻炼

秋高气爽,气温适宜,正是户外运动锻炼的好时期,可适当增加平缓的户外有氧运动,如打八段锦、慢跑、快走、打太极拳、练瑜伽等。

运动量不宜过大,应循序渐进,避免大汗淋漓,并做好热身。

宜戴好帽子

秋分之后气温明显下降,要注意头部保暖。

外出时最好戴帽子,洗头时用水要比平时热一点。脾胃虚弱,怕冷、易腹泻的人,可以肚脐热敷,驱寒助阳。经常用艾叶水泡脚可以温阳散寒,改善四肢冰凉的现象。

宜疏肝理气

进入秋季,肺金当令,肺的肃降功能增强,而肺金克肝木,故而不能忽略养肝疏肝。

平日,可用双手掌心贴于期门穴,顺着肋骨缘往两侧章门穴摩擦。摩擦约120次,以舒适、发热为度。

期门穴在胸部,当乳头直下,第6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章门穴在侧腹部,取正坐,屈肘合腋,肘尖所指处,按压有酸胀感,即为本穴。

愿我们在这充满收获的日子里,

既能收纳自然的馈赠,

也能盘点生活的点滴成长。

愿你我都能找到生活的平衡,

一半烟火,一半诗意

收获属于自己的那份圆满与安宁。

半岛新闻综合整理,素材来源:全国工会融媒平台、养生中国、健康时报、新华社、央视新闻、人民日报、潮新闻等

责任编辑:黄金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