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刀阔斧到谨慎试探,降息是一场平衡术

财经深度 |  2025-09-18 15:14:52 原创

王新蕾来源:大众新闻

微信扫码扫码下载客户端

当地时间9月17日,美联储宣布下调联邦基准利率25个基点至4.00%~4.25%的区间。

从2024年9月18日降息50个基点的大刀阔斧,到2025年9月17日降息25个基点的谨慎试探,两次降息的不同力度,不仅反映出经济形势的演变,也折射出美联储在政治与市场夹缝中的平衡术。

如果说前一次是对经济硬着陆风险的紧急回避,那么这一次则是在就业压力与政治干预阴影下的小心调整。这不仅是一次关于利率的技术决策,更是一场关于央行独立性与政策可信度的深层博弈。

美联储为何降息?

美联储这次降息,主要有两大考量:就业和通胀。

首先是就业市场疲软。美联储主席鲍威尔直言,这次降息是为了应对就业市场疲软带来的下行风险。美国劳工部数据显示,6月份新增就业人数五年来首次由增长转为萎缩,8月份失业率较上月增加0.1个百分点至4.3%,创近4年来新高。其中,美国非农新增就业人数降至2.2万人,远低于市场预期的7.5万人。

其次是通胀压力缓解。虽然美国8月CPI同比上涨2.9%,核心CPI同比上涨3.1%,仍高于美联储2%的目标,但相较此前,通胀压力已明显缓解。

正如鲍威尔强调,自4月以来,高企且持续的通胀风险有所缓解。鉴于劳动力市场出现明显降温的迹象,美联储在其双重使命中,正从此前长期侧重抑制通胀,逐步转向更关注“充分就业”目标。

力度为何不及去年?

这次降息,虽然是给美国经济踩油门,但25个点这样的小幅度,显然不是“猛踩”。

我们可以作一个对比。去年美国当地时间的9月18日,美联储以一次性50个基点的幅度,开启了最受瞩目的降息周期;今年的9月17日,美联储再次降息,但只是象征性下调25个基点,力度与氛围与去年相比大相径庭。这是为何?

从经济方面看,按照鲍威尔的说法,没有必要快速调整利率。这次降息可以视作“预防性降息”,为就业市场托底,并预防美国经济出现“硬着陆”风险,避免市场过度解读为全面宽松。

更复杂的是政治氛围。特朗普政府反复要求加快降息,甚至对理事人选施加影响,使美联储的独立性再度成为焦点。在这样的背景下,美联储做出了降息25个基点的谨慎动作,不仅是经济考量,更是表达其独立性的姿态。

面对记者关于特朗普政府压力的提问,鲍威尔公开捍卫独立性,这也是此次发布会的一个重要主题。鲍威尔坚称,美联储的政策决策“基于数据,而非政治”。这不仅是例行表态,更是在政治高压氛围下的明确回应,试图表明美联储仍在努力坚守作为独立央行的核心地位。

预计“边降边看”

如果说降息声明释放的是当下政策态度,那么本次会议公布的经济预测摘要(SEP)和点阵图则揭示了未来路径。

多数委员预计,今年剩下的两次会议中,还会各降25个基点。这意味着,2025年底前,利率可能下探至3.50%~3.75%的区间。这次公布的点阵图显示,委员们认为,未来两年利率还会慢慢往下走,预计2026年大致在3.50%~3.75%、2027年大致在3.25%~3.50%,预期相比6月时略有下调,但仍高于美联储官员普遍认为的2.5%左右的中性利率,也高于2%的通胀目标,传递出了美联储不愿过度宽松的明确信号。

目前来看,降息的进程主动权还是更多掌握在美联储手里,它或许更多是一种边降边看的降息方式。在记者会上,鲍威尔承认委员会内部存在不同声音,但强调大多数委员认为循序渐进才是最稳妥的做法,并表示,这正是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的特点——通过多元意见的碰撞达成尽可能广泛的共识。

央行的不同选择:谁在放水?谁在观望?

此次降息给世界经济带来的影响,首先表现在各国央行跟进与否的问题上。

目前,除了加拿大央行已抢先降息外,欧央行采取按兵不动的态度。欧央行尽管通胀回落,但是此前40年不遇的双位数通胀依然让欧央行心有余悸,加之今年已两次降息,因此采取不跟的态度。日本央行也不会跟进降息,考虑关税以及通胀,日本还在加息通道中。由此来看,各大央行的货币政策还在继续分化当中。

可以看出,全球主要央行正根据本国经济状况走出不同的政策道路。不同抉择的背后,是通胀压力、经济增长以及政府债务等因素的共同推动。

通胀水平和经济增长是各国央行的重要考虑因素。过去一年,欧元区多国经济增长持续低迷。为了刺激经济复苏、提振市场信心,欧洲央行不得不频繁降息,提供更宽松的信贷环境。随着8月欧元区制造业和服务业持续扩张,2025年经济增长预期上调,而通胀也隐有触底反弹迹象,因此9月欧洲央行继续选择维持利率不变,符合市场预期。

高企的政府债务也在倒逼货币政策转向宽松。以美国为例,美国的政府债务占GDP比重均超过100%。高利率会导致政府的利息负担进一步加重,而降息能够直接减轻政府偿还债务利息的负担,这也是美国政府对美联储施压的最大动机。

各国央行每一次利率决议的背后,不仅是通胀与就业之间的权衡,还包括政府债务等现实约束。这些复杂而真实的底层数据,驱动各国货币政策走向了不同的方向。

对居民投资影响几何?

美联储降息,意味着市场上的货币供应量增加,个人和企业的贷款利率降低,利于鼓励消费和投资,从而提振经济增长。对于股市来说,降息有助于提升市场的流动性和风险偏好,从而对股市产生正面影响。

方正证券研报分析,美联储降息启动,整体利好中国资产。美联储年内或有3次降息空间,中美利差有望收窄,汇率压力边际收窄,为国内央行货币宽松创造有利外部条件;另从历史经验看,美联储降息周期启动后,国内权益类资产超额收益明显,尤其创业板指领涨,股市中成长风格领先,2019年和2024年美联储降息周期启动后,国内股市超额收益明显,其中创业板和成长风格领先。

降息消息公布后,国际黄金市场迅速作出反应,呈现“冲高回落再企稳”的震荡走势。对于降息后黄金的后续走势,业内专家普遍持乐观态度。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认为,美国长期高通胀与其财政持续扩张的趋势,引发了全球央行对美元信用体系的担忧。在这样的环境下,黄金成了全球央行增强自身主权信用和对冲美元信用风险的重要选择,“预计在美联储维持宽松货币政策、美国保持财政扩张趋势以及美国通胀保持黏性这三点因素扭转之前,黄金上涨都具有较高的确定性,预计后续金价有望震荡挑战年内高点水平。”

(大众新闻记者 王新蕾)

责任编辑: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