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医风采|“我革命一生,就是要争取祖国的强大”——追忆山东省卫生健康系统抗战时期“特等劳动模范”王利华
医声 | 2025-09-17 16:49:27 原创
周欣怡来源:大众新闻
编者按:为进一步弘扬卫生健康崇高职业精神,山东省卫生健康委联合大众新媒体大平台·健康山东云平台持续推出“鲁医风采”系列,介绍山东优秀医务工作者的先进典型事迹,广泛凝聚建设健康山东的力量,更好保障人民健康。
王利华(1922年-2016年),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我党领导的1935年“一一·四暴动”和1937年胶东天福山抗日武装起义;两次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坐牢。战争年代,因她在我军地道医院的出色工作被我胶东军区授予“特等劳动模范”称号。
诞生于革命家庭
王利华,1922年出生于山东省文登县(旧称,今威海市文登区,下同)一个贫困的革命之家:父亲王志福,1931年组织“农民协会”,1934年加入共产党,任我党文登县昆嵛山院下区党支部第一任书记。1945年被捕,1946年牺牲;大哥王洪,1934年入党,1937年被捕,1938年牺牲;二哥王言贵,1935年入党,1936年被捕,1937年被我党营救出狱,新中国成立后任广州海军司令部师职军官;三哥王成,16岁时惨死于资本家棒下;姐王言采,1935年入党,我党地下工作者,新中国成立后病逝;弟王言昌,1944年入党,新中国成立后先后任我国驻外大使、光明日报副总编辑、外交部纪检书记、中纪委委员。
王利华就是成长于这样一个共产党员之家。她幼年就随父亲参加我党地下武装斗争,传递党的情报,望风放哨,深受党的熏陶,使她从小就坚定“跟共产党走,争取穷人的解放”的理想信念。她参加革命斗争的极大热情和英勇表现引起我党文登县委的重视,1935年3月,文登县委特别批准年仅13岁的王利华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当地从事地下工作。
英勇少年两次被捕
1935年1月,第三中共胶东特委在文登界石镇西院下村王利华家中成立。1935年11月,我党领导的胶东“一一·四暴动”失败后,王利华为掩护我游击队员,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敌人为获取我党情报,将王利华和她母亲一起吊在树上拷打,后又将往王利华关押,严刑逼供长达3个月,终一无所获。敌人没有料到眼前这个13岁的女孩子竟是一名共产党员,后经我党设法营救,王利华获救出狱。1936年春,敌人又到院下西村搜捕,再次把王利华逮捕,关押十几天刑讯逼供,仍无所获。王利华在狱中英勇不屈的表现得到了县委的表扬,出狱后,立即恢复了她的组织生活。
接受革命理论熏陶
1936年8月,党中央从上海派遣理琦同志赴胶东接替已牺牲的我党胶东地区特委书记张连珠之职。敌人闻讯到处搜捕,情况危急。为确保安全,组织考虑再三,决定将理琦同志安排在王利华家隐蔽工作。理琦同志在王利华家中指挥胶东地区党的地下工作,王利华担任理琦同志和特委传递信件和警戒保卫的任务。王利华在敌人眼皮底下工作三四个月,无任何疏漏,直到理琦同志安全离开。其间,理琦同志经常给王利华讲革命理论,讲中央红军,讲苏联革命成就,讲妇女解放运动,极大地开阔了王利华的眼界,加强了她对共产党和革命事业的认识理解,更加坚定了她革命到底的决心和信心。
不怕牺牲17岁参军
1937年8月,王利华参加了我党领导的胶东天福山抗日武装起义。起义成功后,建立了“山东人民抗日救国第三军”(以下简称“三军”),即中国人民解放军27军前身。王利华按组织决定与当地部分党员组建了“昆嵛山红军游击队”,在当地继续坚持武装斗争。1938年初夏,接组织通知,王利华赴蓬莱县(旧称,今蓬莱市)我“三军”驻地参军,成为“三军”五大队战士。当年九月,王利华被派赴中共山东分局党校学习,1939年6月结业后被分配到山东分局社会部(保卫部)。1940年,王利华调任胶东军区东海分区司令部保卫科干事,后响应军区加强我军卫生工作号召,转入军区卫生处从事卫生工作。
火线抢救伤员
从事卫生工作后,王利华多次奋不顾身从战斗前线抢救伤员。1942年8月24日晨,日伪军1500余人偷袭我东海军分区驻地——文登县崮头村。部队紧急突围中,王利华发现一名战士身受重伤几近昏迷,不能自己行动。王利华立即放弃自己突围的机会,用头顶在这位高大的战士腋下,冒着敌人的炮火,连拖带架穿过村前小河,躲进了山凹处,伤员最终获救。事后才了解到这个伤员是名排长,每逢谈起此事,他总是万分感激地说:“是王利华舍身救了我!”
获“特等劳动模范”称号
1943年,王利华在胶东军区学习。期间,受命在栖霞县我军区卫生所组织挖地洞,以备隐藏伤员。她带领大家一个月就完成16个地洞,创下了所在部队纪录。
学习期间,她积极参加部队开荒生产,帮助村民劳动,奋力工作,超体力超额完成任务,同志们心疼地说:“她比一个大男人干得还多!”学习上,她努力克服文化水平低的困难,刻苦用功,结业时四门功课考试成绩都超过八十分,学员们都连声赞叹。对王利华高度的革命热情和优异的工作成绩,胶东军区给予了很高的评价,1944年2月,胶东军区授予她“特等劳动模范”的称号。
1944年春,王利华学习结束,被分派到山东掖县(旧称,今莱州市)大泽山区王门村的胶东西海军分区医护所任护士长。医护所是我军秘密设在地道里的一所地下医院,我军数百名伤病员隐藏在地道里疗伤养病。这里与敌占区紧邻,条件极其艰苦危险。王利华作为护士长,做出表率,带领护士们天天在地道里为伤员换药护理,洗脸喂饭,理发读报,教学文化。遇有紧急情况需转移伤员、人手不够时,她就一人在地道里将担架带子挂在脖子上爬行拖曳伤员,四肢被磨得鲜血淋漓。敌情不紧时她就组织护士们把伤员搬到地上晒太阳、通风,防治疥疮。地道洞口很小、很陡,上下不便。从地道里向外清理伤员的排泄物困难很大,王利华总是抢前用头顶起粪桶爬上爬下清理排泄物。不小心被粪水浇一身是常有的事,但她总是乐呵呵地干个不停。1945年1月,她的小儿子在地道里出生了。由于她忙于护理伤员,顾不上照顾孩子,直到孩子哭闹不停,才发现原来是包孩子的被子里有一窝小鼠仔,老鼠咬破了孩子的脚趾,孩子疼得直哭。
在地下医院,王利华表现出高度的医护责任心和忘我的工作激情,为地下医院全体工作人员做出了榜样,深受伤病员的尊敬和爱戴。1945年春末,为表彰王利华的功绩,胶东军区英模大会特授予她“卫生模范”称号。1945年6月,胶东军区后勤政治部专为她出版了一本人物宣传小册子《她笑了》,分发到了胶东军区所辖的区域进行宣传学习。宣传册“前言”中写道:王利华同志是胶东的卫生模范,她表现了对革命的赤诚热爱,对反动者的憎恶仇恨。在十余年的革命生活中,虽然她受尽了折磨和苦难,但正像她自己所说的一样,“跟党走永远是愉快的”。
修身齐家胸怀天下
1945年秋,王利华调胶东军区直属医院任护士长。1946年任胶东军区五师军医、师直机关党委委员。1948年任胶东军区兵站处军医。后兵站处转为我胶东运输公司,她任运输公司医院院长。1950年受命组建山东省交通医院,为第一任院长,直至1958年。1958年,调山东省卫生厅工作,直至1982年离休。离休后,1989年,王利华还作为主编和编委副主任主持完成了《山东省预防医学历史经验·妇幼分册》一书的编纂出版工作。
王利华始终以身作则,淡泊名利,吃苦在前,一身正气,对党、对人民、对革命事业无限忠诚。王利华晚年仍关心国内外大事,积极学习,领会党的最新路线、方针政策,保持与时代俱进,保持与党中央一致。王利华一生清廉,对子女的教导十分严格,她教育孩子轻做官、重做事,干干净净做人,不可依父母官位在外行事,不进“钱权圈子”。
93岁高龄时,王利华仍每天仔细阅读《参考消息》,看家人从网上下载的军事、政治信息。她说:“我革命一生,就是要争取中国的强大、不受人家欺侮。现在中国可以直起腰杆子向全世界大声讲话,我们这些老战士的感受是最深的。”
(大众新闻记者 周欣怡 策划 李丽)
责任编辑:张西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