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粒玉米润乡野,一滴好油富万家,良友集团与十万农户的共富之路
大众新闻·农村大众 2025-09-16 08:31:30原创
临近“十一”假期的曲阜市陵城镇,暖阳洒在山东良友工贸集团的高端食用油灌装综合体车间外墙上,“中国好粮油示范企业”的金色牌匾格外醒目。车间内,自动化灌装线正以每分钟20瓶的速度运转,金黄透亮的玉米胚芽油顺着无菌管道流入“圣府第”油桶,AI视觉检测仪如同“火眼金睛”,逐瓶检查着油液澄澈度与标签贴合度。
人群中,一位身着白色工装、袖口沾着些许机油的中年人正蹲在生产线旁,手指轻轻拂过刚下线的油桶——他便是山东良友工贸集团董事长孙庆义,这位从泥瓦匠逆袭成全国劳动模范的企业家,指尖触碰的不仅是一瓶瓶食用油,更是数十万农户的“饭碗”与乡村振兴的“希望”。
山东良友工贸集团董事长孙庆义(右)在实验室。
“咱良友的根在曲阜的土地里,做粮油不是赚快钱,是要让地里的玉米长出‘金疙瘩’,让老乡们的日子越过越踏实。”孙庆义的话,带着齐鲁汉子的实在,也藏着他二十余年“耕种”粮油事业的初心。
转型:从“粮袋”到“粮油”,把民生需求刻进创业基因
孙庆义与“粮”的缘分,要从2000年说起。彼时17岁就外出闯建筑圈的他,已从泥瓦匠熬成项目经理,看着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心里却总不踏实:“楼房起得快,要是质量不过关,塌得也快。不如做些跟老百姓‘饭碗’相关的实在事。” 带着这份念头,他回到曲阜陵城镇,办起了塑料编织厂,专做装粮食的麻袋。
那些年,装满粮食的良友麻袋堆成小山,从青岛港发往全国各地,厂里的几十名老乡每月能拿到稳定工资,孙庆义心里敞亮。可好景不长,随着粮食散装化浪潮席卷全国,麻袋需求断崖式下跌,库房里积压的粮袋堆到了天花板。“老乡们跟着我干,不能让大家的饭碗砸在我手里!”
山东良友工贸集团鸟瞰图。
2007年春天,孙庆义蹲在库房里,摸着冰凉的粮袋,眉头拧成了疙瘩——转型,成了唯一的出路。
转机藏在一次供货里。当时他给外地油企送粮袋,偶然听说“玉米胚芽油能降胆固醇”,这个信息像一道光,让他连夜翻资料:玉米胚芽油含86%不饱和脂肪酸、丰富维生素E,是老百姓需要的健康油,可当时市场缺口大,国内做精做专的企业少。
“就做玉米胚芽油!”孙庆义拍板。可反对声随即而来:“咱一群编袋子的,懂什么榨油?隔行如隔山,别把老本赔光!”
质疑声没拦住他。第一条玉米胚芽油生产线投产时,难题就来了:产量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成本居高不下,资金链紧得像拉满的弓弦。“没有核心技术,就是空壳子!”孙庆义咬着牙,揣着仅有的流动资金,跑到外地高薪请油脂工程师,还把车间当成了“家”——工程师画图时,他在旁边学;工人调试设备时,他跟着记;每天记录生产数据的本子,堆起来有半人高。
终于,在无数个不眠之夜后,生产线的轰鸣声变得“顺耳”了:玉米胚芽的出油率提上来了,油的澄澈度也达标了。可考验接踵而至,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袭来,原料价格暴涨,银行贷款收紧,不少同行扛不住倒下了。
孙庆义却没慌:“小企业有小企业的灵活,与其四处找钱,不如把钱砸在品质上——老百姓吃油,最认‘放心’二字。”
他带着团队,提着自家榨的玉米胚芽油,一家家敲益海嘉里、中粮的大门。对方是行业巨头,起初根本不把这个曲阜小厂放在眼里。孙庆义不气馁,拿出检测报告,指着油桶说:“咱的油,维生素E含量比国标高15%,零反式脂肪酸,您要是信我,先少订点试试,质量不达标我全赔!”山东人的实在,加上过硬的品质,终于让良友在巨头夹缝中撕开了口子。
“那几年的‘苦日子’没白过。”如今回忆起转型初期,孙庆义总会拿起车间里的一个旧记录本,“你看,这上面记着第一次达标时的出油率,当时工人都哭了——咱不仅保住了老乡们的饭碗,还找到了一条能走长远的路。”
匠心:从“合格”到“优质”,用技术把玉米“榨”出高价值
在良友集团的原料检测车间,有一道“铁规矩”:每一批运来的玉米胚芽,都要过“三重筛选”——先人工剔除霉变、破损的胚芽,再用设备测水分含量,最后抽样检测杂质率,只要有一项不达标,直接退回。
“原料是品质的根,曲阜的非转基因玉米胚芽好,但也得挑着用,不能让一粒坏胚芽毁了一锅好油。”质检组长殷秀娟说,这个规矩,是孙庆义定的,他自己也常来车间“抽查”,有时甚至会亲手挑拣胚芽。
做“健康油”,是孙庆义从转型之初就锚定的目标。可传统榨油工艺有个短板:高温加工会损失维生素E、亚油酸等营养成分。为了留住这些“健康因子”,孙庆义把企业利润不断投入技术研发,还主动“攀高枝”——与江南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建立合作,让高校专家带着技术走进车间。
2023年启动的高端食用油灌装综合体项目,更是让良友的技术实力再上一个台阶。
2012年,良友完成了日加工400吨玉米胚芽生产线升级,实现产能与品质的双重飞跃,一举成为行业焦点。同年,“圣府第”品牌成功注册,配套建成日灌装400吨的自动化包装线——从设计到投产仅用四个月,良友公司从此由追随者蜕变为行业创新的标杆。2019年,全国领先的日加工1000吨玉米胚芽生产线投产,单线处理能力、智能化水平跃居行业第一,车间里的可视化屏幕能实时显示每一道工序的温度、压力,甚至能追溯到每一批原料的来源地;2020年,高端玉米油精炼项目落地,引入“适度加工”工艺,不追求过度精炼的“亮泽度”,反而把植物甾醇、亚油酸等活性成分的保留率提至90%以上,日产400吨精炼油的能力,让“健康油”能供上更多家庭。
2023年启动的高端食用油灌装综合体项目,更是让良友的技术实力再上一个台阶。项目配备全国最先进的自动化灌装设备,采用全程密闭充氮保护技术——油液在灌装过程中不与空气接触,能最大程度保留新鲜度;AI视觉检测系统会逐瓶检查油液是否有杂质、瓶盖是否拧紧,甚至标签的位置偏差都不超过1毫米。
“以前年灌装能力只有12万吨,现在能到45万吨,可品质一点没降。”山东良友工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徐猛指着车间里的智能控制系统,“从原料到成品,全流程由电脑精准控制,比人工更靠谱。”
二十余年里,良友累计攻克35项玉米油加工关键技术,从“高效留存营养”到“零反式脂肪酸”,从“全流程降损”到“智能检测”,每一项技术突破,都让玉米胚芽的价值实现跃升。普通玉米1吨卖1800元左右,加工成玉米毛油能卖 7800元/吨,再经良友的精深加工做成高端玉米胚芽油,价格能达到8600元/吨。“不是玉米不值钱,是没把它‘掰开揉碎’做文章。”孙庆义说。
技术创新也让“圣府第”品牌打响了名气。2021年,在中国粮油学会指导下,“圣府第”玉米胚芽油成为玉米油行业唯一获评“中国好粮油”的产品;2022年,入选山东省特色优质食品目录;良友也先后拿下“国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中国农业企业500强” 等荣誉。每次提起这些,孙庆义总说:“荣誉不是给我的,是给曲阜的玉米,给跟着咱干的老乡,也给每一个较真的工人。”
带农:从 “企业” 到 “共富”,让产业链结出 “增收果”
自己富不算富,让乡里乡亲跟着一起富是孙庆义的心愿,也是他积极努力的方向。随着产能的提升、市场的扩大,良友大力实施“带一连三”工程,通过订单式农业和粮农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带动周边新建成高油高产玉米和高淀粉玉米种业示范基地两处。
“去年我们发展了1000亩高油高产玉米基地,产量比普通玉米多了20万斤!”古路沟村党支部书记、高油高产玉米基地负责人尚庆峰看着即将丰收待产的玉米地,笑得合不拢嘴。
尚书记带领村民建基地、搞生产的底气,来自于陵城镇依托良友集团打造的“龙头企业+行业协会+基地+农户”产供销链条。订单种植让老百姓吃上了定心丸,基地则通过免费提供优质种子、派技术人员下乡全程指导,有效实现玉米产质双提升。
高油高产玉米基地正在收获。
“去年有户老乡的玉米有点倒伏,技术人员当天就赶过去,教他怎么补救,最后产量没受啥影响。”陵城镇人大副主席、农业服务中心主任罗荣国说,良友的技术指导,让周边6.3万亩玉米实现了标准化种植。
“种地有稳定收益,还能就近打工,原来老百姓都看不上的玉米现在能让俺们挣双份的钱。”何家村村民姚海标以前靠打零工谋生,收入不稳定,现在不仅种了20亩高油玉米,还在良友的灌装车间找了份工作,每月能拿5000多元工资,“家里盖了新房,孩子上学也不愁了,这日子以前想都不敢想。”
在良友,像姚海标这样的农户工人还有300多人,他们大多来自周边村落,不用背井离乡就能实现“家门口就业”。除此之外,良友还鼓励农户以机械、车辆入股,让农户从“打工者”变成“参与者”。
数据是最直观的证明:良友集团每年带动10余万农户参与玉米种植、加工产业链,年助农增收超4000万元,为周边1万余人提供间接就业机会;2024年,曲阜全市玉米种植面积达48.8万亩,总产4.7亿斤,产值5亿元,其中高油玉米种植让农户每亩增收200元以上。
山东良友工贸集团。
“企业赚了钱,不能忘了老乡。”孙庆义常对员工说,“咱是农民的儿子,要让土地里长出来的财富,真正落到农民手里。”
如今,在曲阜的田野上,“良友模式”正不断延伸:从玉米种植到胚芽加工,从油脂精炼到灌装销售,一条“种植—加工—深加工”的全产业链已然成型。山东百阜福瑞达公司用玉米淀粉生产玻尿酸,曲阜天利药用辅料公司用玉米糊做高端医药产品,而良友作为 “链主企业”,正带领着这些企业,把曲阜的玉米产业做得更“粗”更“长”。
未来:从“引领”到“更远”,让曲阜好油香飘万家
在良友集团的展厅里,有一张规划图格外显眼:2025年,建成辐射全国的全产业链玉米胚芽油加工示范基地,营业收入突破20亿元,带动更多农户参与高油玉米种植,让“圣府第”品牌走进更多中国家庭。
“这不是空想,是咱一步步要实现的目标。”孙庆义指着规划图上的“玉米油柔性稳态化生产示范线”,“这条生产线建成后,能根据不同人群的需求,调整油的营养配比,开展私人定制化服务,让曲阜的好油更合老百姓的胃口。”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良友正不断拓宽销售渠道。2023年10月,良友与阿里巴巴集团1688签约,在云计算、智能化生产、数字营销等方面展开合作,仅1688 平台就实现销售额1亿元,目前又与京东签订合作协议;2025年6月,良友还冠名“良友・圣府第杯”济宁美食联赛,让玉米胚芽油走进餐饮市场,走进更多家庭的灶台。“线上线下一起发力,不仅要让老乡种得好,还要让好油卖得好。”山东良友工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销售总监陈婷说,现在“圣府第”玉米胚芽油不仅在山东热销,还卖到了河南、江苏、安徽等省份,复购率超过60%。
山东良友工贸集团董事长、全国劳动模范孙庆义。
更重要的是,良友正以“产业振兴”助推“乡村振兴”。陵城镇作为首批国家农业产业强镇,依托良友集团,不断延伸玉米加工链条,辐射23家玉米合作社、52家种粮大户,形成了“种加养、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经营格局。“良友是陵城镇的‘金名片’,也是乡村振兴的‘主力军’。”陵城镇党委书记丛艳芝说,“下一步,我们要依托良友,打造玉米产业集群,让更多农户分享产业增值收益,让陵城的乡村更富裕、更美丽。”
夕阳西下,良友集团的车间渐渐安静下来,孙庆义却没走,他站在厂区外的田埂上,望着远处金黄的玉米地。“你看,这地里的玉米,明年就能变成车间里的好油,变成老乡口袋里的钱。”他的声音里满是期待,“一粒玉米的潜能不小,一滴油的温度也能照亮乡村振兴的路——这是我一辈子要干的事。”
从泥瓦匠到全国劳动模范,从塑料厂到行业龙头,孙庆义与山东良友集团的二十余年,是一部“扎根土地、服务民生”的奋斗史。在曲阜的土地上,一粒玉米从田间到舌尖,不仅酿成了健康的好油,更结出了乡村振兴的“共富果”。而这份“从土地到餐桌”的坚守,还将继续书写下去,让更多人尝到曲阜的“油香”,看到乡村的“希望”。
(张超 曹楠 徐雪峰 武鹏)
责任编辑:刘晓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