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地白鸽”王云英:“宁可备而不战,不可战而不备”

大众新闻 孟一   2025-09-03 17:32:47原创

9月3日清晨,济宁市兖州区一普通民居里,92岁的八路军老战士王云英已早早起床。她仔细洗漱后,穿上精心挑选的衣服,端坐在电视机前,静静地等待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阅兵式的开始。当戴着红十字臂章的后装保障队伍经过天安门城楼时,老人突然站起身,对着屏幕激动地挥动手臂:“是医护兵!我们的部队在接受检阅了!”

十年从军路,一生报国情。1945年2月,年仅12岁的王云英跟随哥哥王守仁加入八路军鲁中军区野战医院,成为了一名护理员。给伤员包扎伤口、喂饭喂药、换洗绷带和衣物......这些繁重琐碎的工作,很快在这个小姑娘手中变得井井有条。她以细致入微的照料和开朗乐观的性格,成为伤员们心中的“战地白鸽”,不仅治愈着战伤,更抚慰着心灵。

“那时候我们缺枪少炮,很多武器都要靠缴获。”老人回忆道,“首长却硬塞给我一把手枪,让我保护12名伤员——只有五发子弹,多一颗也都没有。”如今看着阅兵式上展现的现代化武器装备,老人眼中满是欣慰:“飞机大炮是保家卫国的根本,人民军队正用强大的武装力量守护着祖国。”

曾有人问年幼从军的王云英:“12岁就扛枪打鬼子,你怕吗?”老人坚定地回答:“我不怕!你不当兵、我不当兵,谁来保卫国家?”此刻,望着屏幕上英姿飒爽的年轻官兵,她情不自禁地鼓掌:“这些年轻人眼中的光芒,和我们当年一模一样——充满自信与英气。”

在为国家军事实力飞跃自豪的同时,老人也不忘叮嘱年轻一代:“宁可备而不战,不可战而不备。告诉那些穿军装的小伙子,别被钢铁洪流晃花了眼,再先进的武器也要靠人驾驭。如今这世道,豺狼虎豹都盯着我们呢!要磨炼技术,更要锤炼心性,保持进取精神,才能在关键时刻打胜仗!”

阅兵临近尾声,8万羽和平鸽飞向蓝天。看着这一幕,这位昔日的“战地白鸽”不自觉摇起手来,仿佛看到了自己当年的影子。从老人湿润的泪眼中,我们读懂了:纵然沙场征战是军人的本分,但“和平”永远比“战争”更值得珍视。 

(大众新闻记者 孟一 通讯员 李海波 摄像 张颖) 

责任编辑: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