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守护民族尊严,我们守护粮袋子”
大众新闻·大众日报 张蓓 2025-09-03 17:16:18原创
9月3日上午9时,位于潍坊峡山区的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学术报告厅内,近百名科研人员从实验室、田间地头赶来,齐聚大屏幕前,收看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
最前排,研究员罗晓佩戴党员徽章格外显眼。这位年轻科学家正带领着近二十人的团队,日夜攻坚大豆生态适应性与耐盐碱基因挖掘的难题。当屏幕中出现抗战老兵敬礼的画面,看着老兵们布满皱纹却依旧挺拔的身影,罗晓的声音不禁有些沙哑:“他们年轻时在枪林弹雨里浴血坚守,如今看到国家这般富强,肯定比谁都欣慰。”
这话正戳中了在场科研人员的心。农业科研本就需要“坐冷板凳”,自加入研究院以来,每个人都在岗位上默默深耕。罗晓自己亦是如此,这些年来,他鲜少在晚上11点前离开实验室,总想着多在岗位上多钻研一会儿。前一晚12点下班时,他抬头望见隔壁多间办公室的灯仍亮着——何跃辉教授数十年如一日保持着熬夜攻关的劲头,陈时盛研究员也总是在办公室里忙碌到很晚,“这股坚守的劲儿,多像战场上的老兵啊!”
“他们守护民族尊严,我们守护粮袋子,都是在‘守家’。”当看到阅兵式上亮相的“大国重器”,生物信息平台科研助理王艳难掩自豪:“去年我们团队参与构建西瓜属超级泛基因组,今年又与其他团队共同绘制了六倍体小麦T2T基因组图谱,当时那种自豪感和现在看阅兵一样强烈。”
当大屏幕里传来“战略核导弹打击范围覆盖全球”的解说时,罗晓眼中瞬间闪过光芒,可下一秒眉头又轻轻皱起。“国防领域我们已经走在世界前列了,可咱国家的大豆,80%还得依赖进口。”他话语里满是紧迫感,“回去要再加把劲了。”
临近大会尾声,“人民必胜”口号响起,罗晓内心愈发坚定。“中国共产党一路走来从小到大,从弱到强,靠的就是人民,所以才能赢得人民的拥护。”罗晓提到,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始终聚焦现代农业领域的重大科学前沿与关键技术突破。院内44个核心课题组,每一个都精准锚定老百姓关心、农民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这正是邓兴旺院长牵头建立研究院的初心,即扎根中国农业土壤,为农民排忧、为产业破题。也正是这份“服务中国农业”的共同信仰,吸引了来自全球的顶尖科学家在此汇聚,携手攻关。比如围绕大豆这一种作物,研究院就专门组建了5个课题组,大家拧成一股绳全力攻坚。“不管哪一行要干出成绩、走向成功,终究得依靠大家的力量;只要是为了人民的事业,就没有攻不下来的难关,也一定能迎来胜利”。罗晓语气笃定,他坚信,靠着这样众人齐心的劲头,中国大豆单产必定能迈向世界领先水平,为国家粮食安全筑牢坚实屏障。
(大众新闻记者 张蓓 通讯员 张凯)
责任编辑:都镇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