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军事建设
大众新闻 2025-09-03 10:45:18原创
□ 周春燕 山东省委党史研究院(山东省地方史志研究院)研究二处一级主任科员
全民族抗战期间,中国共产党在山东敌后战场广泛发动群众,独立自主地开展游击战争,领导八路军第一一五师、山东纵队及地方武装英勇作战,有力钳制并歼灭了大量日军,为全国抗战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卢沟桥事变后,山东党组织迅速响应,发动群众,领导了遍布全省大小数十次抗日武装起义,在没有八路军主力部队支持的情况下,独立自主地建立起统一指挥的八路军山东纵队。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根据中央“大力巩固华北、发展华中”的精神,毛泽东提出:“派兵去山东”。1938年12月,第一一五师六八五团到达湖西地区;1939年3月,第一一五师代师长陈光、政治委员罗荣桓率领师部、直属队及第三四三旅六八六团进入山东。在此前后,第一二九师三八六旅和先遣支队一部进入鲁西北地区;第一一五师三四四旅一部挺进直南地区;第一一五师独立支队也进入山东。
八路军主力部队挺进山东后,在地方党政军民的配合下,在冀鲁边、湖西、泰西、鲁南积极开展游击战争,创建和发展了抗日根据地,其中比较著名的战斗有陆房突围、梁山战斗等。1939年5月11日,第一一五师师部等在陆房遭日、伪军包围,经过激战,成功分路隐蔽突围,毙伤日军大佐联队长以下1300余人,震动全国。蒋介石致电嘉奖,在事实上承认了一一五师在山东的合法地位。8月2日,第一一五师在梁山附近设伏,围歼“扫荡”之敌,歼灭日、伪军400余人,创造了八路军部队在敌我兵力相等而装备低劣的条件下,全歼日军1个大队的模范战例。
在第一一五师入鲁作战的同时,八路军山东纵队开展了刘家井战斗、五井战斗、孙祖战斗、杨家横战斗等著名战斗,多次粉碎了敌人的“扫荡”,在鲁中、鲁东南、清河、胶东、苏皖边等地区扩大了抗日根据地。1939年10月,山东纵队第一支队第一营在驻地临朐五井反击来犯日、伪军,歼灭日、伪军160余人。《大众日报》载文赞誉五井战斗是“山东抗战两年来最模范的胜利战斗”。
到1940年,山东建立了基本以一省区为主体的山东抗日根据地。第一一五师由入鲁时不足万人发展到7万人,山东纵队由最初的2.45万人发展到5.4万人。
自1941年春起,日、伪军对山东抗日根据地发动残酷“扫荡”“蚕食”和封锁,抗日战争进入最艰苦的时期。山东党组织深入发动群众,充分发挥主力军、地方军和人民武装相结合的“三位一体”武装力量的作用,广泛开展分散性、地方性、群众性游击战,进行频繁的反“扫荡”作战,粉碎了日、伪军的“铁壁合围”。留田突围被誉为“无声的战斗”,大青山突围被称为“山东抗战史空前壮烈的一次战斗”。
在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山东抗日根据地军民还创造了麻雀战、地雷战、破袭战、奇袭战等20多种游击战法,使敌人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罗荣桓创造性提出的“翻边战术”,在实践中被广泛运用,成效显著。
1942年,山东军区成立,山东纵队改为地方部队,由第一一五师统一指挥。1943年3月,山东抗日根据地实现党的一元化领导后,将八路军第一一五师与山东军区合并为新的山东军区,下辖鲁南、鲁中、胶东、清河、冀鲁边、滨海6个军区,实现了主力部队地方化。
从1944年春到1945年夏,山东抗日根据地军民连续发起局部反攻,歼灭了大量日、伪军。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山东军区将鲁中、滨海、胶东、渤海、鲁南各军区部队分为五路大军,对拒降敌伪展开大反攻。八路军五路大军协同作战取得了巨大胜利,使山东抗日根据地扩大到12.5万平方公里,人口2400万。
到抗战胜利时,山东八路军发展到27万人,民兵发展到50万人,自卫团发展到150万人,不仅为抗战胜利作出重大贡献,也为后来解放战争的胜利和新中国的建立积蓄了重要力量。
责任编辑:韩雨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