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债超千亿的牧原股份,密集分红超百亿!猪企飘红的半年报能否抗住猪价下行的“超预期”?

风口财经客户端 王好   2025-08-29 14:55:18原创

涉生猪养殖企业2025半年报陆续出炉,行业加速分化。“养猪一哥”牧原股份豪赚超百亿,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169.77%。

与此同时,猪价并不乐观。国家统计局最新监测显示,2025年8月中旬,生猪(外三元)13.8元/千克,较7月中旬下跌0.6元/千克,已经连续四个统计周期下跌。另据国家发展改革委监测,近日全国平均猪粮比价跌至6∶1以下,进入三级预警区间。

对于受猪价影响极大的生猪养殖企业来说,中报赚钱是昙花一现还是生财有道?

反差:猪企半年报飘红,猪价创新低

经风口财经梳理,截至目前,涉生猪养殖企业已经发布中报的包括牧原股份、温氏股份、大北农、立华股份、天邦食品、华统股份、傲农生物、新五丰、神农集团、京基智农、金新农、罗牛山、正虹科技等。

除金新农、罗牛山、正虹科技亏损,绝大多数实现盈利,且盈利增幅与营收增幅间存在巨大“剪刀差”。例如,牧原股份营收764.63亿元,同比增长34.46%,而归母净利润105.30亿元,同比增长1169.77%,增速是营收的约34倍;温氏股份营收498.75亿元,同比增长5.92%,而归母净利润34.75亿元,同比增长159.12%,超营收增速26倍;大北农营收135.59亿元,同比增长3.55%,而归母净利润2.35亿元,同比增长250.93%,“超速”近70倍。

立华股份和天邦食品例外,两家上半年营收分别83.53亿元、46.9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02%、8.69%,但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49亿元、3.52亿元,同比下降分别74.10%、58.14%。

部分上市猪企2025年半年报业绩

反观猪价,今年以来始终低位徘徊,农业农村部生猪产品信息数据显示,2025年6月份全国生猪出场价格14.57元/公斤,环比六个月下跌,同比连续三个月下跌。猪价也处于阶段性创新低,连续4周亏损。

生猪价格持续走低,如何解释猪企赚钱的“超预期”状态。对此,牧原股份回复风口财经,经营业绩大幅提升,主要因为生猪养殖成本较去年下降。其中,2024年,饲料价格下降贡献50%左右,今年1到7月份,公司养殖成本从13.1元/公斤继续逐步降至11.8元/公斤,但降幅主要来自生产成绩的改善以及单位期间费用的下降。

养殖成本和猪价似乎展开了一场降速角逐。7月销售简报显示,尽管销量比起去年普遍增长,但生猪价格的持续下行严重挤压了企业盈利空间。牧原商品猪销售均价为14.30元/公斤,同比下跌21.86%;温氏毛猪销售均价为14.58元/公斤,同比下降23.06%;新希望商品猪价格14.44元/公斤,同比下降23.19%。

价格下跌直接导致销售收入下滑。牧原商品猪销售收入116.39亿元,同比下降10.41%;温氏生猪销售收入48.77亿元,同比下降8.72%;新希望生猪销售收入18.02亿元,同比降幅达24.62%。

此外,原材料(尤其是饲料原料)成本价格的任何波动可能会对猪企的成本结构产生重大影响,而眼下,又一场涨价潮正席卷而来。8月,新希望、海大、通威、中慧、安佑、大北农、双胞胎等知名饲料企业均发布了涨价通知。

分化:有的砸钱搞研发,有的亏本抢市场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价格监测中心监测,2025年8月第3周全国猪料比价为5.22,环比下跌0.76%。按目前价格及成本推算,未来仔猪育肥模式的生猪养殖头均盈利为-52.03元。那么,上半年盈利的“超预期”能否对抗猪价下行的“超预期”?

风口财经记者梳理发现,不同猪企采取的降本途径呈现分化。上述生猪企业半年报显示,温氏股份、天邦食品、立华股份、华统股份、新五丰属于“技术流”,研发费用增长显著高于销售费用,其中新五丰销售费用859.30万元,同比下降38.22%,研发费用7535.08万元,同比增长724.66%。

牧原股份、神农集团、金新农、正虹科技则偏向追逐“市场规模”,大幅提升销售费用,增速均超过20%,远高于研发投入增速,其中神农集团销售费用3907.62万元,同比增长24.64%,研发费用616.03万元,同比下降7.67%。而正虹科技在归母净利润亏损799.6万元的情况下,其销售费用达到889.95万元,同比增长11.46%。

对此,牧原股份回复风口财经,公司今年上半年生猪销售和屠宰量大幅增加,导致销售费用同比增幅相对较大。同时,公司研发投入一直持续稳固提升,在同行业中处于领先。企业对于降本的路径选择是多方面的,除了通过智能养殖提效降本,健康管理、人员管理和种猪育种等措施也是降低成本的重要途径。

此外,大北农、傲农生物、京基智农、罗牛山则出现销售费用、研发费用同比双双下降。其中,罗牛山处于亏损状态,京基智农则伴随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同比双双下滑。分析人士认为,销售与研发费用“双降”,表面是降本,实则可能是“节流求生”或“战略转向”,若伴随营收下滑或高负债,需警惕企业正在牺牲长期竞争力换取短期生存。

亮眼:牧原股份无畏千亿负债,持续分红超百亿

风口财经注意到,虽然上半年猪企普遍盈利,但最慷慨的还要数牧原股份。根据公告,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9.32元(含税),分红总额约50.02亿元(含税),占公司2025年半年度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的 47.50%。这也意味着,其从去年底至今,密集宣布分红已超125亿元。

在拟大额分红的情况下,其半年报显示,2025 年 6 月末,公司资产负债率为 56.06%,较年初下降 2.62 个百分点,负债合计1045.2亿元。同时,其已经递表港交所,正在寻求港股上市。

大额分红的情况下,为何仍需赴港融资?募集资金将优先用于还债、补流,还是有其他用途?是否为“分红耗资、再融资补缺”?牧原股份回复风口财经,港股发行目的是配合公司全球化战略,募集资金会应用于全球商业版图拓展,以及研发投入,不会应用于国内新增产能建设,也不会应用于还债。全球化战略推进方面,公司已与越南公司签订战略协议,并在越南成立子公司,积极考察东南亚市场。

对于高负债、高分红、高销售投入三者并存,如何确保财务稳健性。牧原股份表示,公司目前现金流充裕,会在稳健经营的基础上不断优化债务结构,降低整体负债规模,保持整体财务指标更加健康。同时,公司已经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财务也将走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公司高度重视投资者回报,去年将分红比例从不低于20%提升到不低于40%。未来将根据公司所处发展阶段和当年实际情况动态调整利润分配政策,并采取多种投资者回报方式,进一步让投资者和公司共享发展红利。

生猪养殖行业面临生猪价格、饲料原材料、疫病风险等众多不可控的经营风险,面对猪价下行风险,行业从资本竞争,回归围绕育种体系、生产管理、养殖模式、科技研发等方面的成本竞争,能否真正带动行业进入高质量发展的稳定期,还需要时间进一步验证。

(大众新闻·风口财经记者 王好)

(本文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责任编辑:刘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