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实探|高铁吹起 “去泡面” 风?山东省内高铁站泡面售卖有差异
大众新闻 范薇 2025-08-20 17:07:35原创
近日,有广州网民反映在高铁站买不到泡面,高铁“去泡面化”一事引发广泛关注。8月19日,大众日报记者就此问题拨打铁路12306客服电话,以及济南、青岛、烟台、淄博等山东地区高铁站热线进行咨询,了解山东高铁站是否有“拉黑”泡面情况。
各客服工作人员表示,高铁站内的便利店均售卖泡面,高铁上并未明文禁止食用泡面,但建议乘客在列车上尽量选择气味较小的食物,以免影响他人。淄博高铁站热线工作人员还提醒旅客,自热小火锅等含自燃物的食品禁止带入高铁站内。
随后,记者实地探访了济南站、济南东站和济南西站,了解到以下情况:
济南站和济南东站候车大厅内设有多个售卖泡面的便利店和特产店。济南站综合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指出,乘客在高铁上应避免食用异味较大的食物,如螺蛳粉、榴莲、自热小火锅及重口味泡面等。
(济南站、济南东站内售卖的泡面产品)
济南西站候车大厅内则以熟食店为主,仅有一家特产店售卖速食,且仅提供某单品“过桥米线”。
记者进一步在铁路12306APP上查询了多趟车次的配餐情况,发现列车售卖的套餐价格普遍在40元以上,最低为15元,最高达80元。值得一提的是,部分列车上仍售卖虎皮鸡爪、辣条、鸭脖等气味较重的小零食。对此,有网友提出质疑:这些食物的也有较浓气味,为何列车自营却仍在售卖?
归根结底,泡面问题只是表象,其背后折射出的是高铁餐饮服务体系的合理性、铁路运输规范的详尽性等诸多深层次问题。
首先,食用泡面在高铁上比其他餐饮服务更经济便捷。尽管高铁提供订购服务,但泡面的即时性更受欢迎。高铁盒饭价格不一,且查询过程繁琐,泡面因此成为更实际的选择。
其次,2024年9月1日起施行的《铁路旅客运输规程》中规定,“为保障车站、旅客列车等公共场所内外整洁、空气清新,妨碍公共卫生的物品,能够损坏或污染车辆的物品,不得随身携带乘车。”但对泡面食用未明确禁止。未设明确的界限,导致处理泡面食用问题的两难境地。
面对“泡面之争”所带来的高铁车厢内食物气味的问题,亟需全社会各方面的人力物力资源共同协调,花费相对长的时间来磨合。
倡导乘客包容体谅。在高铁这类密闭公共空间,摩擦难以避免,在泡面仍是高铁用餐的一项实惠选择的情况下,维护和谐乘车环境,离不开旅客的相互理解与包容。比如,需要用餐的旅客在用餐时避免撒漏,用餐后及时清理,以实际行动共同创造舒适的车内空间。
优化铁路餐饮服务。铁路部门应协同优化服务,合理调整餐食价格、丰富食品种类、简化送餐流程,为乘客提供经济实惠的餐饮选择。
畅通意见反馈渠道。近年来,“高铁座椅套清洁是否及时”“高铁餐饮供应是否实惠”等问题,屡屡在网络引发热议,反映出高铁服务与旅客需求之间存在空白地带。更好让旅客了解铁路服务,提升服务精准度,铁路不妨进一步畅通反馈与倾听的渠道,例如在车厢显著处设置问卷二维码,或在12306APP餐饮服务区增设反馈入口,便于乘客实时提意见。
“泡面”引发的讨论,是发展中的高铁服务与社会多元化需求之间碰撞出的小小波澜。解决这看似琐碎的“泡面困境”,没有一蹴而就的妙方,它呼唤着铁路运营方在供给上更精细,管理上更智慧,也呼唤着旅客个体在公共空间中多一分自律与利他意识。随着服务的迭代完善与社会共治意识的提升,高铁应不断探寻速度、经济、舒适并行不悖的和谐发展之路。
(大众新闻记者 范薇 实习生 邱彦频 杨欣尔 策划 万兵兵 张誉耀)
责任编辑:徐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