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还原安史之乱重要战事——《安史之乱:历史、宣传与神话》出版

半岛都市报·半岛新闻客户端 孟秀丽   2025-08-18 15:12:44原创

近日,上海人民出版社·世纪文景推出文景·未央系列的新书《安史之乱:历史、宣传与神话》,作者张诗坪、胡可奇以670页、42万字、40幅插图的体量,对安史之乱进行了全景式复盘,力图让专业研究“长出大众的面孔”。正如序言作者李碧妍所言,本书尝试在“专业”与“通俗”之间寻找最大公约数:既为历史爱好者提供一部可信赖的安史之乱全史,又在可读性较强的叙述中,吸纳了学界的最新专业研究。对于军事迷,它是唐步骑战术指南;对于财政史爱好者,它是中古国家财政危机的典型案例;对于一般读者,它是一面镜子——照见盛世如何因制度性失衡而崩塌。

把“安史之乱”从神话拉回人间

全书29章,以时间为经、战场为纬,兼及财政、后勤、宣传与政治博弈。本书从河北社会结构切入,指出叛乱并非起于青萍之末,而是关陇集团与河北地方长期失衡的结果,继而逐役拆解潼关、灵宝、香积寺、睢阳、邺城等关键战役,后半部分聚焦唐廷战后经济崩溃与藩镇割据的必然逻辑。作者用“算账”方式重新估算双方兵力、粮道、军费,得出交战双方在战报和后世史书上对于军队规模、斩首人数多有夸大等结论,并对“张巡杀妾”等历史传说进行了祛魅。作者指出,后世深入人心的安史之乱历史故事,往往混入了不少交锋双方的战时宣传。历史传诵中流变成的神话与寓言,通常与真实的历史现场存在着一定距离。著名作家、《长安的荔枝》作者马伯庸认为安史之乱“乃唐代一大关节,千端万绪,寻常人往往难以厘清”,评价本书“能总括史料,诠叙事迹,化纷乱为井然,可称叙史之良才,为入门者所宜读。粗通唐史者,读之亦有所得”。

国际战争史范式首次大规模应用于中国中古史

本书作者指出,安史之乱的历史本质上是一部战争史,其核心事件是由许多场战役组成的一次战争。要在古代战争史研究方面取得突破,不仅需要对古代战争的模式有深刻的理解,还需要吸收国际学界研究古代战争百年来的新范式、思路和成果。本书写作中借鉴了约翰内斯·克罗迈耶(Johannes Kromayer)、N. G. L.哈蒙德(N. G. L. Hammond)、保罗·约翰斯顿(Paul Johstono)等欧美古典军事史专家的古代战争解构方式,以菲利普·马蒂塞克(Philip Matyszak)和阿德里安·戈兹沃西 (Adrian Goldsworthy)等古典学大家深度写作通俗历史读物的方法,重写安史之乱前后的事件,将历史分析与历史故事穿插讲述,兼顾学术纵深与大众阅读节奏。同时,本书参考卫星地图重绘地形,对排兵布阵逻辑、战略战术使用等方面进行量化推演,以40幅战略示意图、战役组图,详细、直观地呈现唐燕两军布阵情况、战役地形等。

历史写作顶流一致推荐

本书由著名中古史研究专家李碧妍作序,并获马伯庸、罗振宇、李硕、陆大鹏、刘勃五位为大众熟知的历史写作者力荐。

李碧妍在序言中评价本书“就复原安史之乱各战场战局的完整度来说,可能是最全面的著作之一了。”罗振宇则为本书撰写推荐语道:“如果把安史之乱这段历史看作一盘大棋局,这本书更像是对棋局的冷静复盘。顶尖棋手下出的每一步棋,事后无论被证明是正确或错误,都是在当时信息有限、决策窗口短暂的前提下,做出的考量……本书对战役的描绘和对战场情境的还原尤其严谨,更接近于西方现代学术界对古代战争的描绘方式,堪称一大亮点。”李硕评价道:“战争史不容易打通。本书战役部分的体例与《南北战争三百年:中国4—6世纪的军事与政权》颇为相似,对战役的描绘也堪称细致专业。”陆大鹏则评论称“惊喜之作。对军事行动的叙述与分析,颇有古罗马军事史家阿德里安·戈兹沃西之风;对古籍中各种宣传与迷思的剖析和破解,对财政运作机制的阐释,都有自己的合理推测和创见,令人信服,别开生面。”刘勃读完本书后写道:“人类心理常有这样的期待,绕开一个小小的障碍,就能解决一个大大的问题,可惜当时没有,这才导致了浩劫发生。本书打破了关于安史之乱的这个幻境。盛世里无数锁链如野草般蔓延生长,锁链陡然收紧的一瞬注定到来,于是一切都无所逃于天地之间。”

(半岛全媒体记者  孟秀丽)

责任编辑:孟秀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