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丨一个草根发明家的百万造梦路
人间 | 2025-08-15 19:41:32 原创
来源:大众新闻·海报新闻
在昆明,一间远离城市喧嚣的乡间院落里,金属切割声与电焊火花几乎彻夜不息。顾玉鹏俯身在一台拥有十个巨大轮胎的钢铁巨兽腹中,额头的汗水混着机油滴落。
今年42岁的他,用七年光阴和上百万元投入,将少年时对机械的痴迷,熔铸成了两百多台形态各异、能上山下水的车子。“每天都会蹦出新的想法,我尝试去动手,一路火花带闪电地折腾到底。”顾玉鹏说。
正在造车的顾玉鹏
造车“狂魔”
戴一副黑框眼镜,穿着套头衫和运动裤,顾玉鹏有时在简陋的工作间里忙忙碌碌,也有时坐在自己的专属驾驶座上气定神闲。就是这个看似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男人,用想象力和硬实力征服了抖音上300多万名用户。“我给自己起的网名叫‘猪坚强’,因为属猪,又被汶川地震时那只坚持到底的小猪打动,这个名字就诞生了。”
没有工程师头衔,没有专业图纸,高中毕业的顾玉鹏在机械领域走的是彻彻底底的“野路子”。“我从小就喜欢车,可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上学时我坐不住,现在为了造车,我却能兴致勃勃地搜资料,自学完机械,又钻研起电子知识,再拿手头的工具一点点验证。”顾玉鹏坦言,热情再高,也需要面临造车是个技术活的现实。“造前30辆车的过程中,我一直在试图弄明白如何让车稳稳当当地跑起来,并且具备转向等功能。毕竟,车子好不好开,安不安全,全看调试功夫。如果调不好,轻则方向盘乱抖、不听使唤,重则直接翻车。”
床车、沙发车、烧烤车、水陆两栖车、声控车……顾玉鹏的作品充满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比如这辆水陆两栖车,原理其实简单。”顾建国拍着车身解释,“核心是让车变成船,底盘密封抗沉,动力系统兼顾水陆。”然而这“简单”背后,是无数次的失败,是反复拆装调整的枯燥岁月。“每调一次角度,我还得把整套零部件拆除重装,一辆车上百个零件的调整方案,都是我在这样的反复拆卸中一点点试出来的。我造一辆车顶多花一个月,调试却得花上半年。”
顾玉鹏造的水陆两栖车
为追梦花百万
作为一个造车“狂魔”,顾玉鹏在热爱之路上碰到了现实的荆棘。
高中毕业后,他进过家具公司、摆过地摊、开过网店、做过餐饮,但这些工作始终没做成气候。后来他自学了木工手艺,成为了一名手工音响匠人。为支撑梦想,他常常接零散木工活,做小手工售卖,一度开淘宝店勉强维生。
“这些年为了造车,大概花了100万元,但我是真喜欢造车啊,不想放弃。”顾玉鹏说,为了给汽车买配件,钱就像流水一样哗哗往外淌。“我们的日子过得紧巴巴的,从吃喝拉撒、租房到买设备,都需要刷信用卡,靠着拆东墙补西墙,我们慢慢背上了50多万的债。”
巨大的经济压力也曾让家人强烈反对。“一开始肯定是不太支持的,后期看我做得挺好,大家也改变了想法。”顾玉鹏回忆,转机出现在他造车的第四年。“我在抖音开设了一个造车课程,专门传授我制造汽车底盘的方法。课程99元,卖了近400份,我们一下子有了4万元的收入。跟我学造车的,除了一些机械爱好者,很多人家在农村,想要改造农机来解决他们干活中遇到的问题,市面上的产品满足不了他们的小众需求,而我的技术刚好能够帮助他们。”
顾玉鹏造的车
不变现更洒脱
在短视频追求即时刺激的时代,顾玉鹏的创作过程近乎“沉默”。他的视频几乎全是成品展示:多轮车碾过泥泞陡坡,水陆两栖车劈波斩浪,制作过程鲜有影像记录。“不是不想拍。”他解释,“因为制作时间太长了,最快的一个星期,慢点的两三个月,没有时间去记录,都在想怎么做了。”
走红以后,顾玉鹏被网友们称为“民间马斯克”,但对于车辆变现,他秉持着谨慎态度。“我的车没经过多年测试,日常使用可能会出现各种问题,所以我不卖给粉丝。”他表示,目前自己主要开展样车制作等合作,但更多的还是希望能够依靠自己造车的本事,继续自由自在地生活和工作。
“坚持初心,现在有很多想做的车还没有做出来。希望大家都能勇敢追梦,要相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我们的爱好一起闪闪发光。”顾玉鹏说。
(大众新闻·海报新闻记者 朱晓冲 首席记者 李子骄 报道)
责任编辑:郭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