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势|路畅景美赛事兴 五阳湖畔见“金山”
区势 | 2025-08-05 11:15:20 原创
李波来源:大众新闻·鲁中晨报
“原来这条路坑坑洼洼,别提多难走了。” 芦家台村村民彭荣菊望着脚下新修的石芦路,目光延伸处,一辆游客的越野车驶入五阳湖“就是玩”营地。
几个月前,失修的石芦路还是另一番景象。谁能想到,如今焕然一新的沥青路面,配着蓝黄绿的“彩虹标线”,不仅仅顺畅了农副产品的外销通道,更顺畅了游客到五阳湖的心情。
家门口新修了条“彩虹路”
淄博市博山区石马镇五阳湖畔,湖水在阳光下泛着粼粼波光,一条蜿蜒的“彩色公路”沿着湖边延伸,像一条飘带,把村庄、田野、景区串联起来。
8月1日,记者站在“芦家台村”的界碑前,脚下是刚铺好的沥青路,蓝、黄、绿三色标线,在刚刚淋过雨的漆黑的沥青路上格外醒目。
“以前这条路是水泥路,坑坑洼洼的,不平。现在好了,自从修了之后,来我们五阳湖旅游的人,也越来越多。”彭荣菊告诉记者,村里老百姓对此非常满意,把新修的路称为“彩虹路”。
谁能想到,这条被村民称为“彩虹路”的进村路,一个多月前还是一条让人头疼的“坑洼路”。
“路不好,村里农产品运输不方便,游客的体验也不好,村里人只能干着急。”彭荣菊说,芦家台村党总支书记李博林上任后,从6月13日到6月28日,这条将近一公里的路,仅用了半个月就铺上了沥青、划上了“彩虹标线”,同时还维修和安装了111盏太阳能路灯,村民晚上再也不用摸黑出门,村里的农副产品往外运输也更加通畅了。
“不光是芦家台村的‘彩虹路’提升了景区道路舒适度,西沙井村也积极争取外界支持,对进村路铺设沥青,并安装立式太阳能路灯26盏。”石马镇党委副书记张厚礼表示,石马镇广泛开展“听取意见、整改提升”大走访和“当好群众接解忧人”活动,按照群众所需动态调整民生实事清单。今年以来,策划调整民生实事项目61件,其中镇级8件,村级53件,已开工56件,开工率91.8%,已完工40件,完工率65.6%。
环境好了,心情才好
“环境好了,人的心情才好了!游客来了也有好印象,咱这经济不就跟着活络了?”路修好了,环境也要跟上,北沙井村65岁徐焕胜老人乐呵呵地邀请记者参观他自种的蔬菜。
“以前这里就是一个垃圾坑,风一吹,塑料袋满天飞。现在,我们村通过种植各种各样的花卉,把这里改造成了一个‘花梯田’。”北沙井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岳桂英说,变化始于一场“彻底大扫除”,石马镇14个村同时行动,全方位发动群众参与,累计发动1300余人次参与环境整治,形成“干部带头干、群众主动跟”的“镇村企户” 环境整治共建格局。
在岳桂英身后,村容整洁,道路干净,透露着舒适与安宁。这份清爽,是石马镇下大力气开展环境卫生大整治结出的果实。
如今,岳桂英每天绕着村子转好几圈,发现谁家门口有垃圾,就和村民一起清理,现场发现,现场解决。
“老张家门口有烟头,老李家门口有柴火垛。”很快,村民主动认领“门前三包”责任区——谁家门前不干净,不用村干部说,村民自己就赶紧清理了。
石马镇副镇长李金刚介绍,今年以来,石马镇切实抓好镇级统筹,建立“镇级总揽全局、村级组织发动、定期晾晒推进”的联动机制,制定“一村一策”整治任务 43项、“应绿尽绿”绿化提升任务 15 项,深度实施街巷净化工程,对辖区14个村开展全域范围“彻底大扫除”人居环境得到有效改善。创新建立“绿美合伙人”机制,成立“红色五阳环境整治突击队”和企业志愿服务队共计 15 支,鼓励村民认领“门前三包”责任区,对辖区14个村全域范围彻底大扫除,人居环境得到了有效改善。
李金刚表示,石马镇因地制宜进行重点攻坚:针对基础薄弱的村,开展“清底子”百日攻坚,按照“先主路后街巷、先公共区域后房前屋后”的顺序梯次清理卫生死角;针对基础一般的村,实施“街巷净化 2025”计划,建立问题清单动态销号机制;针对工作较好的村,推行“连片提升”行动,打造示范样板片区。今年以来,已累计出动挖掘机60余次,集中清理“三大堆”430余处,清理各类垃圾600余吨。
“赛事+”模式开启景区发展新引擎
记者在五阳湖景区的滨湖营地看到,营地正在做着最后的收尾工作,8月20日,这里将迎来第一批客人。
五阳湖景区负责人贾双景站在湖边的帐篷前,指着远处的水面说:“今年国庆节前,我们要办一场无人机穿越赛,选手要操控无人机从湖面上空穿过,我们将通过大屏幕,以无人机第一视角展现比赛。这是跟过去传统无人机比赛完全不同的,更有观赏性和挑战性。”
赛事经济成了五阳湖景区发展的新引擎。
就在今年上半年,景区举办的铁人三项赛,让周边民宿一房难求。为此,五阳湖景区干脆把营地升级成了“赛事综合体”:在湖畔30亩的草坪上搭起20余顶各类的帐篷,还在湖边新建了游艇码头。游客们白天可以乘坐游艇饱览湖光山色;晚上可以露营五阳湖畔,看满天星斗和萤火虫飞舞;临走还能买一袋村民自种的有机蔬菜。
“我们现在依托体育赛事,整合景区周边资源,通过跟附近餐饮、民宿的合作,既能保障参赛选手的住宿和就餐,同时也带动了周边酒店餐饮行业的经营。”贾双景介绍,目前在建的滨湖营地总投资约300万元,配置了各类打卡景观,并可提供高端住宿帐篷、滨湖湖景帐篷、自搭建区等多种业态,可为各类游客提供多元化的服务。建成后可同时接纳300人开展研学、露营及团建等活动,预计年接待游客可达1万人次。
“彩虹路”把游客送进来,“绿美合伙人”把环境提上去,“赛事经济”让群众钱包鼓起来。石马镇通过营造干净、健康的环境理念,在增加景区“舒适度”的同时,提升了游客“好感度”。未来,五阳湖畔的“赛事+”模式,或许还将串起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让“好风景”真正变成“好光景”。
(大众新闻·鲁中晨报记者 李波 通讯员 孙建超 王杲阳)
责任编辑:李中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