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蚊、防蚊、防蚊!请收好这份基孔肯雅热防治核心指南
科普 | 2025-08-04 13:36:14 原创
大众新闻客户端 周欣怡
高烧不退、关节剧痛到直不起腰?小心蚊虫叮咬带来的“弯腰病”——基孔肯雅热。它没有特效药,预防是唯一且最有效的武器。
近期,我国输入性基孔肯雅热病例增多,这种由伊蚊传播的疾病,以突发高烧和致残性关节剧痛为特征。其名称源自非洲土语,意为“弯腰走路”,形象描绘了患者因关节剧痛而佝偻的姿态。这种曾局限于热带的疾病,正随着旅行和气候变化扩散。防控的关键,在于切断“蚊虫传播链”。今天,我们就聚焦如何防治。
核心传播途径:伊蚊叮咬
①唯一传播者: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俗称“花斑蚊”)。我国南方广泛分布白纹伊蚊。
②传播方式:蚊子叮咬感染者(发病前2天至发病后5天为传染期)→ 带毒 → 再叮咬健康人 → 传播病毒。
③ 无直接人际传播:不会通过空气、接触或飞沫在人与人之间传播。
④核心症状:识别关键症状 (感染后通常2-4天发病)
突发高热 (39-40°C+)。
剧烈关节痛:多影响手腕、脚踝、手指等小关节,常呈对称性,疼痛剧烈导致活动困难(“弯腰病”由来)。
皮疹:发病2-5天后可能出现红色斑丘疹,多见于躯干四肢。可能伴头痛、肌肉痛、恶心等。
出现上述症状,尤其近期有蚊虫叮咬史或热带地区旅行史,请立即就医并告知暴露史。早期识别有助于及时干预,减少传播。
治疗:目前无特效药,对症管理是核心
目前尚无针对基孔肯雅病毒的特效抗病毒药和疫苗上市,治疗主要缓解症状、预防并发症:
① 科学应对方案 (目前无特效抗病毒药)
立即就医:出现疑似症状,尤其有疫区旅居史或蚊虫叮咬史,立即就医并告知暴露史。
②对症支持治疗为主:
退热止痛首选对乙酰氨基酚 (扑热息痛)。严格按说明书剂量服用。
③关键禁忌:在未排除登革热前,绝对禁用阿司匹林、布洛芬、萘普生等非甾体抗炎药(NSAIDs)。这些药物可能增加登革热患者出血风险,也可能加重基孔肯雅热关节损伤。
④严格防蚊隔离:发病后至少5天内,严防蚊子叮咬,避免传播他人。使用蚊帐,室内驱蚊。
⑤慢性关节痛管理:
部分患者关节痛可能持续数周、数月甚至更久(慢性基孔肯雅热关节炎)。
确诊排除登革热后,可在医生指导下考虑使用非甾体抗炎药或短期低剂量激素。
物理治疗(如热敷、温和运动)、风湿科随诊很重要。
特殊人群:孕妇、婴幼儿、老年人及有基础疾病者,务必在医生严密指导下用药。
核心预防策略:无积水则无蚊,无叮咬则无病
防治基孔肯雅热,最有效、最经济的策略就是防蚊灭蚊!
1. 清:彻底清除孳生地 (最重要!)
具体措施:
翻:闲置容器(花盆、桶罐、废旧轮胎等)一律倒扣放置。
倒:每周彻底清空、刷洗积水容器(花盆托盘、冰箱接水盘、空调排水槽、饮水机托盘、废弃瓶罐)。
刷:清洗花瓶、水缸内壁,清除附着虫卵(虫卵可干燥存活数月)。
换:水养植物每3天彻底换水并冲洗根部。
疏:疏通阳台、天台、庭院排水沟渠,保持不积水。
管:管理好饮用水容器,严密加盖。
2. 防:有效个人防护
居家:
安装纱门纱窗,修补破损。
睡觉使用蚊帐(尤其婴幼儿、老人)。
使用电蚊拍、合格的蚊香、电热蚊香液/片。
外出:
时段:避开伊蚊活跃高峰(上午7-9点,下午4-6点)。
穿着:尽量穿浅色、宽松的长袖衣裤。
驱蚊:裸露皮肤涂抹含有效驱蚊成分(如避蚊胺DEET≥20%,派卡瑞丁,IR3535,柠檬桉油)的驱蚊剂,按说明补涂。
灭蚊防叮咬!
一只雌蚊一生可产卵上千枚,一小滩积水一周就能孕育蚊群。基孔肯雅热带来的关节剧痛和长期困扰,足以警示我们:防治的关键,就在日常点滴的防蚊行动中。清空阳台上的那盆积水,出门前喷上驱蚊液,睡觉时挂好蚊帐——这些看似简单的举措,就是守护自己和家人免受“弯腰之痛”最有力的武器。预防基孔肯雅热,从灭蚊防叮咬开始!
(大众新闻记者 周欣怡 通讯员 张文静)
责任编辑:张西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