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补”大消息!这批资金即将下达

综合新闻 |  2025-08-01 20:54:06

微信扫码扫码下载客户端

今天的国家发展改革委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政策研究室有关负责人表示:

10月份将按计划下达第四批690亿元资金,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

■ 一是继续有序下达中央资金。按计划将于10月下达今年第四批69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继续支持地方实施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

■ 二是推动地方均衡用好资金。会同财政部、商务部等部门,督促地方分领域分时段细化资金使用计划,优化补贴发放方式,确保政策实施更加平稳有序、资金均衡用到年底。

■ 三是持续完善政策实施机制。会同商务部、市场监管总局等部门,加强产品质量和价格监管,督促参与企业依法合规经营,严防“先涨后补”、骗补套补等风险,确保政策规范实施,充分发挥“两新”政策效能。

截至2025年7月16日,全国共有2.8亿人次申领消费品以旧换新补贴,带动相关商品销售额超过1.6万亿元。上半年限额以上单位家电和音像器材、文化办公用品、通信器材、家具商品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30.7%、25.4%、24.1%、22.9%,乘用车零售量增长10.8%,支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5%。

据新华社消息,7月31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实施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政策与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

时间不等人,在关键节点,政策必须早落地、早见效。

本次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

对个人消费贷款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进行贴息,有利于通过财政金融联动的方式,降低居民信贷成本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融资成本,更好激发消费潜力、提升市场活力。

要抓好贴息政策组织实施,加强部门协同,简化办理手续,推动政策尽快落地,同时严格监管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确保财政资金用好用到位。

这是时隔半个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再次对提振消费作出部署。

此前,7月16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要找准关键着力点,深入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系统清理制约居民消费的不合理限制,优化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顺应居民消费需求增加多元化供给,扩大新质生产力、新兴服务业等领域投资,把内需潜力充分释放出来,不断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

数据显示,上半年内需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68.8%,其中最终消费支出贡献率为52%,是增长的主动力。

财信金控首席经济学家伍超明表示,本次贴息政策体现了财政政策“精准滴灌”与金融政策“活水养鱼”的协同思路,能起到精准激活消费、培育服务消费新增长点、畅通内循环、有效释放内需潜力的作用,是对政治局会议精神的快速有效落实。

7月31日召开的政治局会议强调,“深入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在扩大商品消费的同时,培育服务消费新的增长点”。

知名经济学者、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盘和林表示,下半年内需刺激的重点之一,是服务业。

今年上半年,我国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长5.3%,商品零售额增长5.1%,消费结构中,服务消费的占比在提升,而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59.1%,对GDP增长贡献率超过60%。

在盘和林看来,对个人消费贷款进行贴息,除了能直接刺激消费外,还可以让银行在一定程度上恢复消费贷息差,有利于金融服务业稳定;对服务业经营主体进行贷款贴息,则直接降低了服务业经营主体融资成本。“大力发展服务业,有利于缓解国内部分行业供大于求的局面,也为中国消费市场提供显著增量空间。”盘和林说。

伍超明认为,从微观层面看,财政资金对特定贷款利息进行直接补贴,一方面降低居民购置大宗商品、提升生活品质的信贷门槛,直接释放消费潜力;另一方面缓解服务业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的流动性压力,为其设备更新、服务升级提供低成本资金支持。这种“需求端+供给端”的双向发力,有助于打通消费与生产的良性循环。

为确保政策效能最大化,会议特别强调“简化办理”与“严格监管”并重。

伍超明表示,高效协同与手续精简是政策快速落地的关键,能有效避免企业、居民陷入繁琐流程而错失良机。同时,强化资金流向监控与效益评估,严防套利与浪费,是保障财政资金“好钢用在刀刃上”、切实转化为经济复苏动能的制度基石。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罗志恒认为,当前,扩大内需尤其是提振消费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提振消费不能仅靠刺激,还要推动改革完善制度,充分释放消费潜力,将中国建设成为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

责任编辑:王相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