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公安打造大型活动安保“青岛样板” ——第35届青岛国际啤酒节三大会场立体防控实践
地方法治 | 2025-07-31 23:52:15
第35届青岛国际啤酒节于2025年7月18日盛大开幕,金沙滩啤酒城、崂山世纪广场啤酒城和大鲍岛历史文化街区三大会场同步迎来客流高峰。面对日均数十万游客的安保压力,青岛公安通过科学交通管制、动态巡逻防控、智慧警务应用和便民服务保障,为全国大型活动安保工作提供了可复制的“青岛样板”。
科技赋能 智慧防控
青岛公安充分运用人脸识别、热力图分析、AR实景指挥等智能技术,构建起“空中+地面”“线上+线下”的立体防控网络。这种科技与传统警力相结合的模式,大幅提升了安保效率和精准度。
在大鲍岛会场,针对老城区道路复杂、监控盲区多的特点,市北公安临时增设多处移动监控设备,实现主要街巷视频覆盖无死角。指挥部通过AR实景地图指挥系统,可实时查看各点位警力分布和客流情况,精准调度巡逻力量。
智慧警务在崂山会场得到充分应用。崂山公安依托人脸识别系统和热力图分析技术,实时监控各区域客流密度,一旦超过预警阈值立即启动分流措施。
依托全市统一的智慧停车平台,西海岸新区联动导航软件实施分时分路引导,对网约车、自驾车采取“定点停车诱导+外围吸附停靠+换乘接驳推荐”的组合策略。据统计,啤酒城周边共开放P1—P12十二个停车场,配合道路诱导屏实时发布泊位信息,有效避免了车辆无序停放导致的交通拥堵。
网格管理 责任到人
通过将会场划分为若干网格,实行“定岗、定人、定责”,确保每个区域、每个环节都有明确的责任主体。这种精细化管理模式有效避免了责任真空和推诿扯皮。
位于市北区的大鲍岛历史文化街区今年首次作为青岛啤酒节分会场,其独特的里院建筑和狭窄街巷给安保工作带来新挑战。市北公安创新“景中警、景中守、景中助、景中联”四景工作法,抽调180名机关警力下沉一线,与青鸾特巡队、即墨路派出所民警组成混合编组巡逻队,在20余条街巷中织就安全防护网。
在世纪广场会场,崂山公安科学划设区域,分区部署执勤警力,实行“定岗、定人、定责”网格化管理,现场动态管控。特别在啤酒大棚、音乐演出区等人流密集区域,采取“折返式巡逻”方式,在人流高峰时段增派警力对向巡逻,最大限度提高见警率和管事率。
在金沙滩会场,西海岸公安构建了“步巡+车巡+视频巡”的三维防控网络,特警、交警、派出所民警多警种联动,对啤酒城主舞台、游乐区、美食区等重点部位实施网格化布警。海岸警察支队加强海上巡逻,防止游客擅自下海游泳等危险行为发生。
柔性执法 服务为先
青岛公安在严格执法的同时,注重服务理念的融入,通过设立便民服务站、开展宣传教育、提供救助服务等方式,让安保工作既有力度又有温度。
大鲍岛会场安保不仅注重安全,更强调服务。民警主动为游客提供详细的指引和解答,帮助游客快速了解啤酒节活动信息、场地布局以及周边交通情况。来自西安的张先生焦急地询问如何前往附近的地铁站,民警不仅详细地为他指明了路线,还特意画了一张简易地图,张先生对民警的热心帮助连连道谢。针对老人、儿童等特殊群体,专门设立便民服务点,配备基本的医疗急救药品,为身体不适的游客提供及时救助。
针对啤酒节期间酒驾风险上升的特点,崂山区在会场出入口设置酒驾宣传点,通过案例展示、互动体验等方式强化“拒绝酒驾”意识。执勤民警创新采用“快检棒+教育劝导”模式,对轻微违法以教育为主,既维护了法律严肃性,又体现了执法温度。
为应对突发情况,西海岸新区建立了应急快反机制,在会场内外设置多个机动处突小组,配备必要的防护装备和救援设备。7月18日20时许,薛家岛派出所民警唐迪在啤酒节执勤时,湖南常德5岁小男孩前来求助称与父母走散。民警耐心引导孩子回忆,成功获取其母亲联系方式并立即取得联系。
跨区协同 全市一盘棋
青岛公安通过建立联合指挥部、统一指挥平台和机动增援力量,实现了三大会场安保工作的无缝衔接和资源优化配置。这种全市一体化的保障机制,确保了大型活动安保的系统性和协调性。
三大会场虽地理位置分散,但安保工作高度协同。青岛市公安局成立啤酒节安保联合指挥部,各会场警力实时联动。特警支队组建跨区域应急增援队,可根据客流情况灵活调配,确保关键时刻拉得出、打得赢。
交通保障方面,青岛交通管理支队制定详细周密的道路交通安全保卫工作方案,采取一系列措施,在主、分会场共出动警力1000余名、设置岗位210余处,全力保障啤酒节期间全市道路交通安全有序。
随着经验不断积累和创新举措持续推出,青岛公安正以更高标准、更实举措打造大型活动安保的“青岛样板”,为城市高质量发展和市民高品质生活保驾护航。
(大众新闻·山东法制报记者 王荣 通讯员 吴昊)
责任编辑:王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