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大妈为“中式霸总”疯狂氪金,中国短剧“抄底”好莱坞
大众新闻 许光宇 2025-07-30 13:51:00原创
2025年,中国短剧以炸裂开场、悬疑钩子、剧情翻转的“黄金三秒”持续风靡北美,多部作品登陆美国iOS娱乐榜前列,单月充值突破7000万元。不仅俘获大批50岁左右的女性观众,还意外救活了因罢工陷入低谷的好莱坞三线演员,使其收入暴涨七倍。
“霸总+狗血+甜宠”
古早玛丽苏勇闯美国市场
《亿万富豪丈夫的双面人生》《离婚后发现妻子是亿万富婆》《我吻醒了植物人老公》……这些看起来“土土的”的爽文剧本,却在海外平台掀起热潮,还有很多外国网友纷纷留言求更新。
在海外短剧应用中位居“龙头”地位的“ReelShort”,其背后运作公司“疯狂枫叶工作室”与阅文集团不仅手握大量网文IP,还能随时根据大数据,精准“投放”欧美观众爱看的短剧。例如,根据美国中年妇女喜欢的先婚后爱、离婚寻爱、契约爱情等,拍摄了《嫁给哥哥的前任》、《嫁给陌生人》等。
图源网络 ReelShort上的中国短剧
从现有的海外短剧内容来看,一部分平台采用国内短剧“译制”出海;另一部分则保留了中国微短剧的内核,中外共创剧本,采用海外演员。
为了更好适配海外观众,许多短剧制作团队会根据不同地区的市场特点,在题材选择、演员阵容和拍摄场景上进行本土化适配。在北美地区,不少中国团队采用“中外共创”方式,本地选角、拍摄,并结合狼人、吸血鬼等当地文化元素进行剧本创新,以增强本土接受度,尤其是女性观众。比如《两个狼王爱上我》、《霸道狼王爱上我》,均在人物角色上进行创新,其内核仍是“霸总”。
在外网点击量很高的一部短剧《Fatal Attraction:A Dark Mafia Romance》,采用了灰姑娘征服大佬、逆袭复仇的剧情,故事开头既“狗血”又带感,便有大量用户愿意掏钱蹲后续。其中,美国50岁以上女性是追“霸总”剧的中坚力量。用户一会儿被“赘婿”的邪魅笑容迷住,一会儿又惊叹于“霸总”的强制爱,还学会了“白月光”“替身”“重生”等短剧热词,在一次又一次地剧情反转中惊掉下巴,继续付费。
中国短剧拯救好莱坞演员就业难
在好莱坞大罢工期间,爽点密集的短剧成为美国影视从业者的“救命稻草”。2023年,美国演员工会和编剧工会联合罢工118天,让好莱坞陷入失业潮。恰逢中国短剧制作公司大量涌入美国洛杉矶,不少三线演员也因参演短剧身价暴涨,从日薪200美元的酬劳飙升到1500美元。
有好莱坞演员坦言,虽然台词夸张到难以启齿,但这些短剧在互联网电影数据库(IMDb)上的评分竟都超过八分,比他之前演过的所有“正经”作品分数都高。过去常为房租发愁,如今“拍一个月短剧,收入比去年一整年还高”。
相比于电影、电视剧等传统长剧,短剧的制作节奏更快。剧本创作需一个半月,拍摄仅需一周,后期制作要一个月以内。这种快节奏的制作周期,使得一家中小型短剧制作公司每月可生产5至10部原创海外剧。目前在北美地区拍摄一部短剧的成本是15万至20万美元,到横店可压缩至10万美元。
有媒体报道,一部成本不到20万美元的短剧《The Divorced Billionaire Heiress(离婚的亿万富翁女继承人)》,在北美狂揽3500万美元票房,收益超170倍!女主角从被婚姻背叛到继承亿万家产的“爽文”套路,让海外观众直呼上头。
DataEye数据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全球有超2.7亿人次下载中国短剧。更夸张的是,截至3月,海外市场上的中国短剧App已增至237款,同比去年增长近4倍。此外,海外短剧平台ReelShort在2025年第一季度内购收入达到1.3亿美元,成为海外短剧应用收入榜和增长榜冠军。
文化出海
看中国短剧一路“狂飙”
中国短剧火遍全球,背后是中国短剧应用程序一路“狂飙”的产业布局。2022年,中文在线旗下子公司枫叶互动推出海外短剧平台ReelShort后,越来越多中国公司在海外落子,孵化并推出Sereal+、ShortTV、DramaBox、FlexTV等短剧平台,海外短剧阵营初现规模。2024年,枫叶互动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全球100大最具影响力企业”之一。
当中国的企业通过本土化的设计、文化的融合、提供有附加值的服务,产品的性价比转向情感认同和生活方式的输出,从消费品开始不断向外延伸。不仅对外出口产品,也开始对外输出商业模式、经营管理模式、中国的文化和新消费。短剧出海,已成为中国泛娱乐内容国际化的新赛道,展现出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商业价值。根据《中国微短剧行业发展白皮书(2024)》,未来微短剧海外市场规模有望达到360亿美元。
据《2024短剧出海行业报告》显示,目前短剧出海的平台方主要是中国企业,主要分为国内短剧企业、原网文出海企业、原工具类出海企业三种。国内短剧企业以及原网文出海企业,其出海优势在于版权资源,目前有十余家国内头部短剧企业涉足短剧出海;原工具出海企业优势在于拥有海外发行、投流经验;海外本土企业做短剧则因掌握本土市场的信息和资源而独具优势。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黄卓表示,“以前把美国硅谷的模式引入中国,但是今天很多领域开始在海外复制从中国跑出来的新模式,小红书、中国短剧在好莱坞美国市场很火。今年泡泡玛特在全世界风靡抢购、瑞幸咖啡也开始进入美国了等等,这些方面都是出海的机遇。”
资料来源:新华社、澎湃新闻、极目新闻、每日经济新闻等
(大众新闻编辑 许光宇 整合 策划 张晨 李萌博)
责任编辑:金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