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说节气·大暑丨万物丰盈夏意浓
大众新闻·大众日报 刘小歆 张九龙 王鹤颖 马立莹 周欣怡 沈静 唐晓宁 张依盟 2025-07-22 06:34:09原创
时至大暑,亲子泼水节在济南五龙潭公园拉开帷幕。清凉欢乐的“水枪大战”在泉畔上演,孩子们在水花四溢中尽享戏水之乐。旁边的“夏日清凉市集”同样人气爆棚,龙潭彩沙、夏日限定荷花冰等特色创意摊位前游人如织,游客们享受着避暑消夏的快乐时光。这个时节,亲水游成为山东内陆和沿海的共同主题。
大暑节气往往与伏天在时间上有重合,谚语云“大暑前后,衣衫湿透”,如它的名字一样,预示着一年之中最炎热时刻的到来。此时气温高,农作物生长快,同时,旱、涝、风灾等气象灾害也尤为频繁。
今年的入伏日,比大暑早两天。到了三伏天,人们往往食欲不振,比平时消瘦,俗称“苦夏”,山东有的地方会吃生黄瓜和煮鸡蛋来对抗“苦夏”。更普遍的习俗是吃入伏面,有“吃了入伏面,夏天少流汗”的谚语。做法很简单,把煮熟的面条捞入盛着凉开水的盆内,待面凉后捞出,拌上虾皮、黄瓜丝、香椿末、大蒜糊等佐料,分而食之。当然也有特例,比如招远人爱吃水饺,无棣人习惯喝豆汤、吃面棋……
高温往往赋予美食别样的灵魂,枣庄七鲜伏酱便是一例。当地百姓选用黄豆、谷物、本地青壳花椒等7种食材,经蒸煮、脱皮、制霉、发酵等程序制作此酱。最为复杂的是,入伏10日起,要在土陶缸中天然晒制49天,白天太阳暴晒,晚上放在室外“吊露水”。此酱颜色栗红、鲜香油亮,是炒制枣庄辣子鸡的主调味料,做出来的菜品香味醇厚、颜色亮丽、口感回甘。
要说大暑时节的美食“流量担当”,在山东非金蝉莫属。从林间到餐桌,从地摊到精品店,这种在土里待上两三年才爬出来的“虫子”,如今不光成了夜市、饭馆里的抢手货,还被放入面包里,成了白领们的新奇下午茶,串起一条产业链。
今日,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大暑,如期而至。如它的名字一样,大暑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大暑虽热,但也是“万物盛极”之期。
大暑夏正浓,赏荷正当时。观荷纳凉,是这个时节里最诗意的消遣。齐鲁大地荷花亭亭玉立,等你来,听蝉鸣,嗅荷香。共赏清幽古韵,赴一场夏日之约。
东平湖位于泰安东平县境内,古称大野泽、巨野泽,亦名梁山海。东平湖为山东第二大淡水湖,也是历史上有名的“八百里梁山水泊”的遗存水域。东平湖三面环山,面临黄河,京杭大运河穿湖而过。湖区盛产鱼、虾、鳖、蟹等水产,菱、苇、蒲、莲等植物。每逢夏季,万亩荷莲花、菱花齐放,湖面鱼帆点点,吸引着众多游人来此观光。
盛夏时节,东平湖里,在绿色的荷叶缝隙中,一朵朵荷花挺出水面,亭亭玉立。站在东平湖畔,阵阵荷香伴着微风扑面而来,荷叶随风浮动,荷花摇曳生姿,与远山、村庄构成了美丽的夏日画卷。
在鲁西南的滚烫大地上,当蝉鸣撕破40℃的空气,单县人却捧起海碗,将雪白浓稠的羊汤灌入喉咙。“大暑一碗伏羊汤,不用神医开药方”的民谣里,藏着黄河流域最剽悍的消暑密码。
单县羊肉汤始于清嘉庆十二年(1807年)。历经二百多年的发展,单县羊肉汤在制作工艺上不断创新,汤汁不膻不腻,品种繁多、各具其妙——口条汤壮身补血、肚丝汤健胃壮体、眼窝汤清火明目、奶渣汤沙酥带甜,还有马蜂汤、三孔桥汤、腰花汤等数十种风味。
喝伏羊汤,是场仪式感爆棚的“热力修行”。刚出炉的吊炉烧饼烫得指尖发红,掰成指甲盖大小投入碗中,瞬间吸饱汤汁。羊油炼制的辣椒酱在汤面旋出朱红太极图,与翠绿香菜末撞成盛夏焰火。食客屏息俯身,让滚烫汤浪裹挟着肉香冲进口腔,汗珠瞬间从额角、脖颈、后背排兵布阵般涌出“七窍通,百骸轻”的畅快感。
当现代人在空调房啜冰饮时,单县人用羊汤完成了一场浪漫主义抗争:以大地之热(伏天)驯服生灵之热(羊汤),以肉身之热(发汗)化解心浮之热(焦躁)。这碗雪乳翻腾的浓汤,终将化作夏日里的清凉注脚——原来征服酷暑的最好方式,是沸腾地拥抱它。
大暑是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是一年中天气最热、湿气最重的时节,此时养生应遵循“防暑、祛湿、养心”三大原则。
夏季归心经,大暑养生重养心,宜食酸甘,可食用酸梅汤、西瓜、苦瓜等蔬果,用薏仁、绿豆、百合等煮粥煲汤,喝一些由金银花、夏枯草、甘草等十多味中草药煮成的伏茶,可清凉祛暑。
大暑时节讲究“夜卧早起,午间小睡”。每天保证7—8个小时的有效睡眠,午间小憩15—30分钟,养心养阳养身体。此时出汗多,可以穿着棉、麻、丝等天然纤维衣物,宽松透气。
中医认为心主神明,心安则神定。大暑时节,可以通过静坐冥想、练习太极或气功等来调整呼吸,平静心情。还可以食用具有清心安神作用的莲子心、百合等中药材,有效帮助改善睡眠质量,减少因炎热引起的烦躁不安。
“心静自然凉,养生贵在常。”让我们顺应天时,安然度夏,静待秋声。
作品简介:谚语云“小暑不算热,大暑正伏天”“大暑前后,衣衫湿透”,生动描绘了大暑时节暑热的极致。在此时节,荷花绽放尤为绚烂,西瓜格外味美多汁香甜。孩子伴着奶奶哼唱的乡间民谣,在蒲扇摇曳中睡得香甜,在夏日中收获一份宁静。
作者:蔺飞飞 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滨州民间剪纸市级代表性传承人
(大众新闻记者 张九龙 唐晓宁 王鹤颖 周欣怡 张依盟)
责任编辑:沈静 刘小歆 马立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