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澜亭| “715万元修建牛郎织女雕塑”,这则旧闻为何让人难以释怀?

大众新闻 周学泽   2025-07-19 18:13:43原创

7月16日晚,平顶山市联合调查组就“鲁山县花费715万元修建牛郎织女雕塑”一事发布情况通报。通报称,2025年7月10日,相关媒体对鲁山县牛郎织女雕塑事件调查结果进行质询,再次引发舆论关注。本着实事求是原则回应社会关切,现将调查处理情况通报如下:2023年9月,鲁山县住建局原领导已经被免职,分管副县长受诫勉谈话;对项目先建后招、价格虚高等问题,最终核定实际造价仅核定结算造价为2071949.29元,虚报508万元。

从通报来看,“鲁山县花费715万元修建牛郎织女雕塑”实为一则旧闻,早在两年前,对雕塑建设存在失职失责、负有领导责任的有关领导,已经依纪依法进行相关处理;最晚到2025年2月,对涉嫌围标串标的企业睿泽艺术及其负责人,也已经判刑并罚款。据通报称“2023年9月8日,联合调查组将初步调查结果在全市有关会议上进行了公开通报,此后在全市和鲁山县有关会议上又进行了多次通报。”因此,当地人对这件事不陌生。

(图源 新华网)

这样一则“旧闻”,因为媒体的报道,再次成为全网关注的热点,并不得不再发通报,是因为这是一则基层财政资金被滥用和权力寻租的典型案例:一个200来万的工程,却花了700来万,实际造价不足申报金额的30%,剩下的500万资金哪里去了?换言之,围绕项目的前前后后,都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建什么是其次的,套取财政资金才是目的,因此带给我们的警示也是十分深刻的。

第一,要警惕项目成为套取财政资金的“道具”。在本案例中,套取财政资金,先是巧立名目,因为河南鲁山是我国“牛郎织女传说之乡”之一,就想出了一个建设“牛郎织女雕塑”的动议,这种想法因为和当地人文掌故相联系,确实有很难让人识破的一面,即听起来不突兀。

第二,要警惕权力部门和企业之间内外合谋获取项目建设资格。通报称“经查,该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存在先建后招、围标串标、价格虚高问题。”2023年9月14日,对鲁山县住建局责任人李某“给予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处分”,最终“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三年,并处罚金人民币20万元。”对涉嫌围标串标的企业“判处罚金人民币30万元”,公司法定代表人“被判处有期徒刑六个月,缓刑一年;实际控制人马某亮,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一年六个月”,等等。这些处理和判决说明,为了获得建设资格,一边权力在寻租,一边企业通过“围标串标”,整个项目的建设过程离不开内外合谋。

第三,要注意内部监管的缺失问题。“2023年8月25日,鲁山县‘花费715万元修建牛郎织女雕塑’一事引发舆论关注。事件发生后,平顶山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迅速成立由市纪委监委牵头的联合调查组,进驻鲁山县”,这说明,当时雕塑事件的处理,并非由内部监督引发关注并处理,而是因为引发舆情后,引起上级部门关注,才最终获得处理,而且处理结果明确指出,“鲁山县委县政府在项目动议中未规范决策,监管缺位,导致招投标程序倒置”,这意味着当地内部监督机制的缺失。

一则两年前的雕塑建设旧闻,重新引发舆情,使当地不得不及时通报,是因为财政资金的使用,事关一地百姓福祉。现在县级财政资金不是小数,从河南省鲁山县人民政府网站上可以查询到,鲁山县“全县收支情况”为:“收入年初预算合计153150万元,执行中经县人大常委会批准,收入预算调整为143000万元,实际完成145965万元”,也即一年财政收入达到14多亿元。这么多钱的使用,如果缺少规范,后果不可设想。

“715万元修建牛郎织女雕塑”,这则旧闻让人难以释怀,是因为蕴含着公众正义的期盼。财政资金源自税收,当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在公共项目的建设上,不但要加强论证建设的必要性,还要强化监督力量。总之,一切财政资金,都必须“用在刀刃上”。

(大众新闻记者 周学泽)

责任编辑:王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