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帮办|电商企业如何做好财税管理,化解经营风险?

大众新闻 廖宁   郭由   左丰岐   2025-07-20 08:08:20原创

财税合规与风险管控成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命题,尤其在平台经济监管趋严、金税四期试点深化的背景下,电商企业正面临发票管理数字化、跨境税务合规等新挑战。

就相关话题,大众新闻采访了山东中翰信和税务师事务所财税经理李天,为企业讲解如何建立“业财融合”的智能财税体系,通过税务风险预警前置化解经营风险。

大众新闻:电商行业高速发展,国家对电商行业的税收征管也发生了变化,具体有哪些方面的变化?

李天:近年来,随着电商行业的快速发展,其税收征管形势也发生了显著变化,“从宽松到严格、从粗放到精准”。

首先,从政策方面看,相关法律法规体系不断完善。2019年实施《电子商务法》,明确电商经营者需依法办理市场主体登记并履行纳税义务,意味着电商行业开始进入规范阶段。2021年税务总局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税务监管方式的意见》,将电商纳入重点监管领域;2023年《网络交易监督管理办法》细化平台责任;2025年6月新发布的《互联网平台企业涉税信息报送规定》,要求平台企业按季度向税务机关报送经营者、从业者的身份信息及收入明细。

其次,随着智慧税务系统的推进,税务机关逐渐打通与电商平台等相关机构及部门的信息壁垒,相关的交易痕迹及数据难以藏身。当前,税收征管已经进入了“精准监管”的新阶段,电商企业应主动适应监管要求,将税务合规纳入发展战略,才能在日益规范的市场环境中行稳致远。

大众新闻:新兴电商业态的发展,对税收征管带来什么影响?

李天:新兴电商业态的崛起,在带来商业模式创新的同时,也对税务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和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收入结构复杂。比如涉及打赏收入、坑位费、销售佣金、广告费等多种收入,收入来源多元化。

第二,资金流向分散。比如涉及平台账户、个人账户、对公账户等多渠道收款。直播平台账户作为资金汇聚的重要节点,承担着接收消费者支付款项、向主播和商家结算资金等重要功能。个人账户则是主播接收打赏收入、部分佣金收入等的常用渠道。对公账户主要用于企业之间的业务往来。这种多渠道收款的模式,使得资金流向错综复杂。

第三,成本费用难确认。以网红主播为例,其个人 IP 价值在直播带货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吸引消费者购买商品的关键因素之一。然而,个人 IP 价值难以用具体数字衡量,导致成本费用核算不准确,进而影响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增加税务风险。

第四,主播可能同时具备“自然人”“个体户”“公司员工”等多重身份,导致个税应税所得项目判定复杂。

目前,新兴电商业态呈现“主体多元、收入复杂、监管升级”的特点,税务部门也通过政策的完善、大数据穿透式监管,对偷税行为实施精准打击。随着《互联网平台企业涉税信息报送规定》等政策落地,直播电商将进入“全透明”监管时代,这将使得直播电商行业的运营情况在税务部门面前更加透明化,合规经营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前提。

大众新闻:在税务稽查中,针对电商企业的重点领域有哪些?

李天:在税务稽查中,税务机关除了对线上店铺进行深度剖析,还会通过供应链核查形成监管闭环。具体稽查手段呈现多维联动特征:

比如,通过电商平台支付的推广费反向测算企业实际销售收入;通过直播流量数据、爆款商品验证企业申报收入;通过供应链数据协查企业进销存数量,实现与企业申报数据交叉核验。

上述稽査手段形成“平台数据比对 + 供应链验证" 的双轨核査机制,通过数据间的逻辑勾稽关系,精准识别电商企业隐匿收入、偷逃税款等税收违法行为。

对于电商企业而言,面对日益严格和精准的税务稽查,唯有主动加强税务合规建设,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确保业务数据、财务数据和税务数据的真实性、一致性和完整性。

同时,应密切关注税收政策动态,积极配合税务机关的监管工作,避免因税收违法行为给企业带来严重的法律后果和声誉损失,以合规经营赢得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大众新闻:电商税务合规的核心要求是什么?重点关注哪些方面?

李天:首先我们站在专业的角度,建议企业要进行财税融合。

第一,业务流程标准化。电商行业的终端消费者多为自然人,交易频次高、单笔金额小,传统的被动开票模式极易引发税务风险。在此背景下,企业可借鉴京东集团“自动开票”系统的成熟模式,建立“全场景开票”的机制,在销售订单完成后,无论消费者是否主动提出开票需求,均即时开具增值税发票,并同步推送给消费者。不仅能有效规避因未开票导致的税务稽查风险,更能通过规范的票据管理提升客户服务体验与品牌公信力。

第二,财务核算规范化。财务核算作为连接业务与税务的桥梁,其规范化程度直接影响税务合规水平。依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企业需要在商品控制权转移时,同步完成销售收入的确认与账务处理,实现订单数据与财务系统的实时对接。

第三,税务申报精细化。严格遵循《税收征管法》要求,对于未开票收入建立完整的未开票收入台账,及时全额确认未开票收入,确保税务数据的可追溯性。

因此,电商企业需构建 “业务流程标准化、财务核算规范化、税务申报精细化” 的管理体系,通过全链条数据穿透实现收入确认、发票管理与纳税申报的闭环管控,从根本上规避因数据脱节导致的税务风险。

大众新闻:电商企业如何防范税务风险?请具体分析一下。

李天:第一,强化存货动态监控。电商企业“预售 - 发货- 退货 - 确认收入” 周期错位,若存货记录滞后,很容易导致库存账实不符,引发税务稽查风险。每月开展线上线下交叉盘点,关注库存变动及物流轨迹,实现 “采购 - 入库 - 销售 - 出库” 全流程可视化。

第二,规范资金流水管理。电商依赖支付宝、微信支付、银联等第三方平台收款,若资金未全部纳入公户核算,易被认定为 “隐匿收入”。建议定期导出第三方支付平台交易明细,与财务系统收入台账核对,确保 “资金流 - 货物流 - 发票流” 三流一致。

第三,严控税前扣除凭证。电商成本结构复杂(采购、物流、推广、平台服务费等),若扣除凭证不全或不合规,将面临税前扣除调增风险。企业应及时取得合法、有效的税前扣除凭证。

大众新闻:电商行业直播带货、促销活动类税务该如何处理?

李天:不同的促销方式对企业的影响,需要综合考量税务成本、现金流、客户粘性等多重因素。所以我们在选择不同的促销方式时,不能只考虑税务成本,但是不同的促销方式,税务处理也会不同。比如采取打折的方式,需要按照折扣后的金额确认收入;同样的产品如果采取买赠的方式,那就需要按照公允价值分摊来确认收入。

另外,在直播过程中,为了拉人气商家往往搞一些抽奖活动,中奖观众会获得商家无偿赠送的礼品。对于赠品,增值税、企业所得税都需要视同销售,同时个人取得该项商品,企业也需要为其代扣代缴偶然所得的个人所得税,这是企业比较容易忽视的税务关键点。

大众新闻:商家在成立初期,往往会通过刷单虚增销量、提升店铺曝光量,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李天:商家在初创时期通过刷单来虚增销量,究其根本是平台算法驱动导致的。电商平台的搜索权重机制,倒逼商家追求数据美化,新店缺乏历史数据难以获得自然流量,形成“不刷单无曝光”的恶性循环。刷单不仅违背了商业道德,更违反相关法律,轻则承担行政责任,重则负刑事责任。

从税务层面来看,刷单行为会导致虚假销量引发库存误判,进而引起税务机关关注。现在87个主要电商平台会定期向税务局推送平台销量及收入数据,企业将很难解释平台销量与实际申报收入不符的现象。

刷单本质是饮鸩止渴的短视行为,建议初创企业将刷单预算转为合规营销投入。依靠产品力+精细化运营的“慢启动”模式,反而能获得平台算法长期青睐。

大众新闻:网红、网络主播偷税漏税问题频发,个人所得税到底该如何缴纳?

李天:在电商直播行业中,主播的收入主要来源于直播带货的销售抽成、礼物打赏以及品牌商支付的费用。无论属于哪种收入,都需要根据主播身份的不同,按照相关税法规定完成申报纳税。在当下的直播电商中,主播常见的两种合作模式,分别为劳务关系和雇佣关系。

(1)劳务关系是以个人名义与商家合作,合作过程中取得商家支付的佣金属于劳务报酬所得。商家向主播支付费用的同时须履行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的义务,并向主播索取发票作为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依据。

(2)雇佣关系是指主播作为商家的员工,从商家获取的基本工资、提成、奖金等,应按“工资薪金所得”计征个税,商家需要履行代扣代缴义务,此时主播无需向商家开具发票。

目前,一些网络主播会通过虚假申报,将网络直播取得的劳务报酬所得转换为经营所得,转换了收入性质,逃避缴纳税款。在现行的税务监管形式下,直播带货行业应意识到 “阳光纳税”是必然,要将税务合规、依法纳税刻入商业逻辑当中。

大众新闻:现行税收征管形势下,电商行业应如何合规发展?

李天:随着电商平台数据与智慧税务系统的信息壁垒逐渐打通,税务稽查将实现从“人查”到“数查”的转变。电商企业应建立“业务-财务-税务”一体化的风控体系,合规不是成本而是竞争力,及早构建税务合规体系的企业,将在新一轮行业调整中获得先发优势。

电商行业的未来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企业的竞争将更多转向供应链效率、服务体验和合规经营,要精准把握趋势,在变革中寻找突破口。

(大众新闻记者 廖宁 左丰岐 郭由 设计 魏亦汝 )

责任编辑:赵小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