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造“水上神器”出圈:桨板+鱼竿,这个夏天让老外爱不释手
大众新闻 金雪 2025-07-18 12:13:51原创
这个夏天,高温点燃水上经济,桨板与路亚钓鱼两项小众运动,已悄然“破圈”,跃升为户外新潮流。但你可能不知道,你手里拿的桨板,有七成产自山东威海!不仅如此,威海还被称为“中国钓具之都”,从一根鱼竿到一块桨板,“山东造”又一次悄悄走进你的生活。
水上“飞板”:威海制造定义潮流新玩法
从北京亮马河的都市潮人到三亚亚龙湾的度假旅客,托举的各式各样的桨板多是产自千里之外的山东威海。据相关数据显示,“威海造”桨板的年产能占全国桨板生产的70%以上,在全球市场的占有率超50%,是全球最大的桨板生产基地。
威海的桨板产业起步于2010年前后,最初以代工贴牌为主。随着国内户外运动热潮兴起,本土企业开始自主研发、设计。“过去桨板设计很单一,现在为满足消费者‘出片’需求,不仅要绚丽配色,还在桨板上增加了手机、运动相机支架等固定装置。”山东威海途诺户外用品有限公司工作人员介绍,近三年,公司桨板产品复合增长率约30%,海外市场增幅约10%,中国市场增幅在20%左右,海外营收已占总营收80%。
途诺户外生产的桨板 图片来源中新经纬
在途诺户外的生产车间里,百余名工人熟练操作,每天制造超300块成品桨板。尽管机械化浪潮不断升温,但目前中国国内桨板的生产大多还是以手工制作为主。途诺户外相关生产负责人称,“工人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凭借多年经验准确控制桨板的形状、上胶的手法,边做边检查,即使某一细节出现问题,也能当场重新调整。但机器做不到这一点,现阶段桨板机械化生产的技术仍不够成熟,生产出的次品没有修改的余地,成品率不及手工制造。”
如今,威海桨板几乎拿下了全球订单。来自阿里国际站的数据显示,近一个月,桨板订单数年同比增长超124%。除了美国是主力采购市场之外,包括法国、波兰、西班牙、斯洛文尼亚和保加利亚等多个欧洲国家的桨板订单数同比暴涨,其中法国同比增长超700%、波兰同比增长超100%。
鱼竿“升级”:一根竿钓起百亿产业链
在垂钓爱好者心中,山东威海是当之无愧的“中国钓具之都”。全球每10支鱼竿,就有6支产自这里,全行业年产值超100多亿元,销量占全球市场份额60%以上,远销60多个国家和地区。
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第一支玻璃钢鱼竿在威海诞生,从而拉开了钓具产业化的序幕。早期原材料依赖进口,生产工艺简单,但很快企业意识到,唯有创新才能突围。光威集团先是引进国内首条宽幅碳纤维预浸料生产线,开启了国产碳纤维复合材料制造和应用的先河,又投入碳纤维研发生产,自力更生、自筹资金、自组团队,改变了世界碳纤维格局。如今,一根鱼竿可拉动3吨汽车,让钓手轻松驾驭100斤的蓝鳍金枪鱼。
除了在材料创新上持续下功夫,威海的渔具企业也在不断改进和优化生产方式。山东汉鼎体育用品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钓竿自动化生产环节已接近80%,产品品质提升20%。”
从原材料到零部件,再到成品组装,威海一小时内就能实现渔具配件“一站式配齐”,完备的产业链成为其称霸全球市场的底气。
“破圈”背后:产业集群+创新驱动
威海桨板与钓鱼竿两项运动装备成功占领市场的背后都离不开产业集群与创新驱动。
在威海,桨板和钓具企业扎堆布局,形成紧密协作的产业生态。从原材料供应、模具制造,到产品设计、市场营销,每个环节都有专业企业支撑,大大降低成本、提升效率。以钓具为例,一套渔具有一百多种零部件,当地企业相互配合,实现高效生产。
同时,山东企业不满足于“制造”,更注重“创造”。根据市场需求,不断推陈出新,从设计个性化产品,到开发自动化设备,用创新引领行业发展。这种从“卖产品”到“卖方案”的转变,让山东制造在全球市场站稳脚跟。
从“小众”到“大众”,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山东造”桨板与钓鱼竿的崛起,是中国制造业升级的缩影。当越来越多的人在夏日享受这些运动带来的快乐时,山东制造正以科技与匠心,书写着属于自己的产业传奇。
资料来源:中新经纬、央视新闻、央广网、中国新闻网等
(大众新闻编辑 金雪 整合 策划 张晨 李萌博)
责任编辑:许光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