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山”理念山东实践|强化自然资源确权登记支撑
大众新闻 2025-07-17 14:08:33原创
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也是自然资源部门“两统一”职责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山东有序推进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工作,积极探索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法治化、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路子,基本完成全省重点区域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工作,推动构建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监管有效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为生态保护补偿、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等相关改革提供产权支撑。
2020—2024年,山东省共完成203个自然保护地(156.55万公顷)、50条河流(5016.89千米)、1374个矿区的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地籍调查工作,摸清全省重点区域自然资源登记单元(包括自然保护地和水流)内自然资源总面积158.17万公顷,非自然资源总面积14.16万公顷。其中,森林资源面积36.20万公顷,水流面积27.65万公顷,湿地面积15.63万公顷,草原(草地)面积2.08万公顷,荒地面积1.19万公顷,其他自然资源面积75.42万公顷;全省重点区域自然资源登记单元内全民所有面积137.45万公顷,集体面积34.25万公顷,争议面积0.63万公顷。化解不同权利人之间权属争议约1400处,解决争议面积约9770公顷。
省级层面已完成山东昆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山东贝壳堤岛与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山东荣成大天鹅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山东省平邑县归来庄金矿区、莱州市纱岭矿区所有权首次登记,所有者职责代理履行主体均为山东省人民政府,实现了自然保护地和矿区的确权登簿,其中山东昆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全国首批完成登簿的登记单元。
山东省充分开展自然资源确权登记专项研究,出台一系列技术规程细则,出版各类专著6部,发表学术论文14篇,5项成果经专家鉴定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建立了“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实景三维与虚拟现实技术”“山东省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信息管理系统”2个系统平台,取得7项发明专利、10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和1项实用新型专利,依托项目申报各类成果奖项22个。我省典型工作做法先后被《登记与法治》《中国不动产》《中国自然资源报》《大众日报》宣传报道12次,特别是矿产资源三维登记做法被《部内要情》转发。
确权登记成果有效服务于自然资源管理。一是服务于自然资源资产管理,确权登记成果为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清查工作提供了区域性权属状况和自然资源状况基础数据,保证资产清查成果科学性、真实性;二是服务于生态保护补偿,以登记单元面积、登记单元内公益林面积、自然保护区等级等相关信息为基础,积极申请国家、省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和专项资金,保障自然保护区保护发展;三是服务于自然资源保护与管理,确权登记成果明晰了全民所有和集体所有、集体与集体之间的边界,为林长制、森林防火、林业有害生物防治、自然保护区日常执法等工作落实提供了职责范围依据。
(推荐单位:山东省国土空间规划院)
责任编辑:郭丽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