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山”理念山东实践|东营:高质量建设黄河口国家公园 筑牢大河之洲秀美生态底色

大众新闻    2025-07-17 13:51:07原创

黄河口是拥有我国乃至全世界暖温带保存最完整、最典型、最年轻的滨海湿地生态系统,是全球新生河口湿地的典型代表,其资源禀赋和生态功能具有全球性保护价值和国家代表性,已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世界自然遗产地。

山东省抢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战略机遇,全力推进黄河口国家公园创建工作,东营市坚决扛牢黄河口国家公园创建政治责任,坚持科学规划,充分考虑黄河三角洲自然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原真性和生物多样性,突出陆海统筹特色,持续加大湿地保护修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力度,构建科学高效的工作运行机制,确保黄河口国家公园各项建设任务落到实处,努力在落实黄河重大国家战略中走在前、挑大梁。

河海交汇

黄河口国家公园自2020年3月启动创建以来,创建和设立相关工作进展顺利。2021年10月国家公园管理局函复山东省政府,同意开展黄河口国家公园创建工作,黄河口国家公园成为10个试点之外首个获批创建的国家公园。2022年6月,黄河口国家公园顺利通过国家林草局组织的第三评估,正式进入设立报批阶段。按照国家部署安排,黄河口国家公园顺利通过征求相关部委意见、专家现地考察和专家评审论证等审查流程,设立方案于2023年10日由省政府报送国家林草局审查报批。目前,黄河口国家公园各项创建任务基本完成,创建工作走在第二批国家公园的最前列。

目前,黄河口湿地生态系统稳定性持续增强。坚持陆海统筹、系统修复,以“线、带、面”修复为抓手,由陆向海统筹推进互花米草综合防治、盐地碱蓬和海草床修复、牡蛎礁构建,逐步恢复滩涂、潮间带、海洋等湿地生态功能。通过实施退耕还湿、退养还滩,新增淡水沼泽湿地7.4万亩,自然保护区内淡水盐沼湿地总面积超过30万亩。通过年度生态补水,保持了内陆湿地的良好生境,原先的光板地、盐碱滩,变成了水草丰茂、生物多样性富集的大湿地。通过开展互花米草治理,恢复原生植被盐地碱蓬,为鸥、鹤、鹬等珍稀濒危鸟类提供食物来源和重要栖息地,形成具有高辨识度的红毯湿地景观,实现盐地碱蓬种群的“一次修复、自然演替、长期稳定”。

东营市鸟—东方白鹳。黄高潮 摄

黄河三角洲生物多样性明显提升。2024年,自然保护区首次发现一级保护鸟类黑脸琵鹭、二级保护鸟类疣鼻天鹅繁殖,丹顶鹤越冬数达到320只,繁殖14巢,成为丹顶鹤重要繁殖地和野外繁殖最南界,东方白鹳繁殖202巢、526只,黑嘴鸥繁殖数量稳定在1万余只。目前,自然保护区内鸟类种类由建区之初的187种增加到374种,每年迁徙越冬的数量达到数百万只,被誉为“鸟类的国际机场”。东营市作为东方白鹳全球最重要繁殖地、黑嘴鸥全球第二大繁殖地,荣膺“中国东方白鹳之乡”“中国黑嘴鸥之乡”称号。2024年7月26日,黄河口候鸟栖息地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山东省首个世界自然遗产。

(推荐单位: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委会)

责任编辑:郭丽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