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山”理念山东实践|菏泽曹县黄河故道湿地的两山转化实践
大众新闻 2025-07-17 14:06:06原创
自1958年起,曹县黄河故道湿地区域因长期缺乏有效管理,加之周边村民生态保护意识薄弱,逐渐陷入无序开发状态。为扭转生态恶化趋势,曹县县政府于2009年成立黄河故道湿地公园管理委员会办公室,通过疏通水系网络恢复水文连通性,清理违规养殖点,拆除违法建筑,依法收回被侵占湿地土地等工作,持续推进湿地治理进程。历经十年攻坚,该区域于2010年获评省级湿地公园,2013年成为国家级试点,最终在2018年通过国家林草局验收并正式挂牌,标志着生态治理首战告捷。
曹县黄河故道湿地公园(前)
曹县黄河故道湿地公园(今)
为构建长效保护机制,管理机构历经两次调整:2019年由八里湾文化旅游风景区管理处接管运营,2023年进一步优化为曹县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局与农发基础设施基金公司联合管理模式,形成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专业化管理体系。当前生态修复已取得显著成效,湿地生物多样性显著提升,现存国家一级保护植物莼菜,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大鸨、东方白鹳,以及中华结缕草、野大豆等二级保护植物和大天鹅、鸳鸯等二级保护动物,生态系统稳定性持续增强。通过规划6000亩荷塘合理利用区,创新实施“藕蟹共生”“稻虾共作”等生态种养模式,同步发展种植、加工、销售产业链,既实现湿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又直接带动周边1000余人就业,其中600余人为已脱贫群众,探索出一条生态保护与乡村振兴协同并进的转化路径。
在生态保护工程实施过程中,管理机构严格遵循湿地公园总体规划,将湿地划分为管理服务区、合理利用区、生态保育区、恢复重建区、科普宣教区五大功能区。累计完成227.6公顷湿地保护与恢复,建成游客服务中心(总建筑面积5200平方米)、科普宣教中心等基础设施,并配套建设巡护木栈道、野生动植物观测救护站等科研保护设施。通过系统性治理,湿地维管植物增至517种,鸟类种群从2013年的188种提升至216种,其中包含22种国家二级保护鸟类和35种省级重点保护物种。湿地植被恢复成效显著,蒲草芦苇群落重现原始状态,万亩荷塘与稻田构成独特生态景观。
文旅融合发展方面,景区已完成两期基础设施建设,建成游客服务中心、商业区及芦荻飞雪、荷塘月色等7大主题景观,年均举办春节灯展、荷花节、电音节等6类品牌活动。依托湿地展览馆的科普标牌体系和“湿地四韵”体验课程,开发稻收、挖藕等农事实践项目,形成生态保护与科普教育的良性互动。通过系统性治理与多元化开发,该区域已从生态退化区转型为集生物多样性保护、高效农业示范、生态旅游体验于一体的综合治理典范,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实践样本。
(推荐单位:菏泽市林业局)
责任编辑:郭丽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