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山”理念山东实践|菏泽巨野县:“三网”赋能生态振兴 书写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新答卷
大众新闻 2025-07-17 13:59:46原创
面对粮食安全与生态发展的双重压力,作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和全国粮食生产基地,菏泽巨野县坚持“林网筑基、生态护航”理念,以林网、路网、水网“三网”建设为突破口,整合资金2000余万元,在高标准农田项目区和乡镇振兴衔接推进区同步实施林网栽植、土地平整、沟渠修复、道路硬化等工程,形成农田林网化面积5万余亩,折实面积2700余亩。林粮生产效能综合提升12%,农村生态环境显著改善。
栽植前。李智华 摄
栽植后。李智华 摄
高位谋划强统筹,构建全域联动新格局。成立工作专班,县委、县政府将“三网”建设作为乡村振兴的关键举措,成立由农业农村、水务、林业等部门组成的工作专班,建立“日跟踪、周调度、月观摩”机制,召开16次专题调度会,通过“一事一议”解决20项难题。科学编制规划,结合资源禀赋和粮食生产优势,专班团队深入全县17个乡镇(街道)开展实地调研,利用卫星遥感和GIS技术构建空间数据库,经多轮论证,规划到2027年建成“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的生态新格局。部门协调联动,各部门协同推进“三网”建设。林业部门规划造林绿化,构建生态防护林体系;农业农村部门整合资源,支持田块整治;水务部门优化灌溉布局,保障水源畅通。同时,定期开展联合督导,确保工作高效推进。
巨野县林网建设。李智华 摄
三网融合提质效,打造乡村振兴新引擎。林网建设方面,多次组织林业部门和镇街到山东临沂、河南周口等地的苗木生产基地进行考察,通过“专家论证+本土试种”的方式选定楸树为主栽树种。在实施过程中,精心组织施工,沿农田主干道建设生态林带350公里,栽植楸树、国槐等乡土树种30万株,形成农田林网化面积5万余亩,折实面积2700余亩。路网建设方面,针对农田生产路狭窄、绿化空间不足问题,创新实施“土地流转+路域拓展”机制,流转道路两侧土地用于路肩拓宽,土地流转费用由县财政负担,做好资金保障。目前已新拓宽田间道路110条,长度累计达150余公里。水网建设方面,围绕“六纵十横”水网总体布局,科学谋划,实施骨干河道治理和病险水闸除险加固工程,对14条重点河流及乡村沟渠进行综合治理,对25座小型病险水闸进行改建或维修,畅通水网“动脉”;挖通“竹节沟”,打通排灌堵点,开挖疏浚沟渠180公里,疏通水网“毛细血管”,构建了丰枯调剂、多源互补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新格局,在农田内逐步形成“一路两沟”、绿树成荫新景象。
综合效益正显现,谱写惠民富农新篇章。生态效益方面,以“三网”融合为抓手,创新“楸树+国槐”混交林网模式,系统提升生态承载力,现已初步形成了“田野美、路域美、乡村美”的生态屏障,减少风沙侵蚀30%,农田生态小气候显著改善。经济效益方面,结合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推行“育苗-补植-销售”全链条运营模式,苗木销售收益直接惠及沿线群众。例如,陶庙镇沿线群众2024年通过楸树销售年增收300余万元。社会效益方面,全县设立生态护林员、道路养护员等公益岗位591个,优先吸纳脱贫户、低收入群体就业,人均年增收1.8万元,实现了生态保护与农民经济增收的双赢。
下一步,巨野县将继续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将持续深化“三网”建设,推动农业科技与绿色发展协同,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提供实践范例。
(推荐单位:菏泽市林业局)
责任编辑:郭丽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