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山”理念山东实践|临沂蒙阴县:以项目为依托,拓宽“两山”转化新路径
大众新闻 2025-07-17 11:32:43原创
沂蒙山区曾是全国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长期面临着水土流失严重、水源涵养功能退化、农业面源污染、生物多样性下降等多重生态挑战。2021年,为提升沂蒙革命老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解决基础性生态问题,山东省成功申报沂蒙山区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临沂蒙阴县作为实施该工程的5个重点县区之一,工程总投资预计9.76亿元,涵盖基础环境、林草湿地、水环境治理、农业农村工程四个方面。蒙阴县抢抓机遇,认真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生态系统修复治理为目标,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走出了一条“全域治理、系统赋能、产业反哺”的沂蒙山生态修复治理新模式。
蒙阴县银麦河生态治理工程治理前
蒙阴县银麦河生态治理工程治理后
通过实施该项目,区域内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得到明显加强。修复治理矿山11处,修复破损山体0.4557km²,新增耕地面积90余亩,耕地产值达20余万元;修复治理河道25.67km,河流水质全部达到三类水质标准以上,云蒙湖水质达到地表水二类标准,蒙阴县水环境质量排名全市第一、全省前列;修复治理湿地100处,清淤量2.86万立方米,在提升湿地功能、改善项目区生态环境的同时,还带动了破堰经济发展;修复退化公益林面积40km²、生物多样性保护治理面积620km²,提升了森林质量,维护了生物多样性,野生动物增加到183科686种,野生植物增加到170科1068种,食用药用菌类增加到38科131种,发现新物种扁担杆潜细蛾、灰树雀,创新建成全省首家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有害生物监测监管系统,提升了全县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有害生物防控的精准化和智慧化水平。
蒙阴县金葵农业现代桃产业示范园
依托该项目,当地积极探索“两山”转化路径,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形成了“生态修复—产业升级—反哺保护”的良性循环。通过水土治理、水环境治理等一系列修复措施,改善了水质,为生态种养殖业创造了更好环境,提升了蜜桃、苹果、板栗、中药材、梅花鹿、兔业等种养殖条件和产品质量,带动了金葵农业、鲁丽苹果等产业园区发展,打响了“北纬35度的甜”蒙阴蜜桃品牌。2023—2024年全县蜜桃价格年均增长6%以上,带动果农户均增收1.5万元。生态环境的改善,招引了果品深加工企业落户蒙阴,并不断发展壮大,进一步拉长果品产业链条,带动群众增收致富。项目的实施让环蒙山、环云蒙湖等区域生态资源更加富集,促进了文旅康养项目落地,推动高端民宿项目蓬勃发展,沂蒙华润希望小镇、萌乐世界、云天草滩、云蒙明珠等一大批重点项目落地实施,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民宿、研学等产业,大大提升全县乡村旅游市场竞争力,带动了地方经济快速发展。2024年度蒙阴县旅游收入达56.43亿元,比上年增长13.25%;接待游客达725.2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2.73%。形成了以资本反哺生态、以生态撬动产业发展的绿色振兴新模式。
项目的实施让民生改善“摸得着”,也让文化传承“活起来”。山水工程项目新增拦蓄水设施270处,拦蓄水能力120余万立方米,可增加灌溉面积6万余亩;新建整修梯田1342km²,新增耕地面积90余亩,耕地产值增加20万元以上;解决了61个行政村、28048户的面源污染问题;新建林区道路160公里,林区的防灾减灾能力和生产条件得到较大提升。为群众提供家门口就业岗位达3000多个,年增加收入达4000余万元。项目带动了菖蒲、杞柳编织等民间文化技术的传承与发展,促进了乡村旅游发展,全县桃花节、杏花节、“世界湿地日”“环云蒙湖自行车赛”“云蒙湖放鱼节”等活动更加多样化,大大丰富了全县及周边县市区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提高了居民生活质量和水平,每年参加各类活动及赛事的人数达200万人次以上。
(推荐单位:临沂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责任编辑:郭丽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