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就业有实招⑪丨泰山职业技术学院牵手潍柴,让车间里的课堂打破就业“围墙”

大众新闻·大众日报 曹儒峰  李洪翠  王健  唐亚迪   2025-07-17 06:42:22原创

7月7日,在潍柴燃气动力车间里,泰山职业技术学院2022级学生查才磊指尖翻飞,精准连接着气体机高压线。“每根线都是发动机的‘神经’,更是客户安全的生命线。”入职三个月,他已深谙“匠心”二字的分量。

随着汽车产业的发展,产教融合共同体的建设成为行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去年4月,泰山职业技术学院与潍柴动力共建潍柴新能源现代产业学院,深度探索校企协同育人新模式,以“对接产业需求、服务地方经济”为目标,直面制造业人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痛点,拆除传统人才培养的围墙,将课堂建在车间,把车间变成课堂。

“在潍柴实习不是打杂,而是真刀实枪作战。”2023级汽车检测与维修大专班学生魏传奇参与新员工培训时系统学习企业业务逻辑,在产线实践中掌握故障诊断核心技术,企业导师还带领他参与了5G组网调试项目。这些经历最终转化为省职业技能大赛三等奖的奖牌。

潍柴新能源现代产业学院摒弃传统的“学校为主、企业为辅”模式,创新生成“四阶段 六融合”培养新模式,学生通过“基础学习—专业强化—企业实训—岗位实战”四阶段培养,实现全链条贯通。

泰山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崔耕虎表示,更关键的是“六融合”:课程内容与潍柴职业标准同步更新、教学过程嵌进发动机装配流程、毕业证与钳工职业资格证双重认证、企业导师评分占考核的40%……这种深度咬合使学生在半年沉浸式实训后,毕业即达潍柴上岗标准。

在实训一线,“齐鲁大工匠”汤海威走进校园,以鲜活的案例传递工匠真谛:“创新需立足本职,从细微改善开始,练就发现问题的眼睛、思考问题的大脑、解决问题的双手。”

潍柴新能源现代产业学院同步打造“双师双能”教师队伍,通过创新“过程性+结果性”考核评价,引入企业导师评价、岗位技能考核等多维度评价,校企互聘教师比例已达30%。

“潍柴新能源现代产业学院将在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和产教融合政策背景下,充分发挥校企双方优势,共创人才培养方案,共建‘双师型’教师团队,共通高水平学科专业,共育技术技能型人才,真正实现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四链融合。”潍柴集团党委委员、组织人力与绩效考核部部长黄维彪表示。

(记者 曹儒峰 通讯员 贾鲁音 陈智亮 孙清巍) 

责任编辑:李洪翠 王健 唐亚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