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深度|外卖狂欢,谁在笑谁在扛?
财经深度 | 2025-07-15 20:14:37 原创
胡羽 来源:大众新闻
满18.8元减18.8元、满20元减10元、“0元外卖已到账”......刚刚过去的周末,“外卖大战”硝烟又起。
社交平台上,消费者晒出“冰箱塞满奶茶”的库存照直呼“喝不完”;商家后厨的订单打印机因超负荷“吐纸成瀑”;骑手在高温下疾驰的身影与平台破亿的战报同屏闪现。这场看似全民“薅羊毛”的盛宴背后,实则是一场牵动用户、商家、骑手、平台的即时零售生态博弈。
“疯狂周末”谁获利?
狂欢背后的众生相
指尖轻点,红包雨落。7月12日,记者亲历发现,淘宝闪购界面满是诱人大额红包,而在美团一杯原价25元的咖啡,叠加各类补贴后,最终仅需4.8元即可送达。这种“省心省钱”与“即时可得”的体验,正深刻重塑着消费习惯,正如青岛白领陈女士所言:“现在每天刷APP‘囤券’找优惠成了新日常,感觉超划算。”
补贴的效果立竿见影。7月13日,美团宣布即时零售订单量再创新高,达1.5亿。7月14日,淘宝闪购联合饿了么宣布,日订单量再次突破8000万创新高,淘宝闪购日活跃用户数在突破2亿基础上,本周又环比净增15%。
当消费者晒单、平台晒战报时,商家的后厨正火力全开。 “做梦都在做汉堡!”在一家连锁快餐店工作的小乔告诉记者,“晚上9点多了,门店还有200多个汉堡的订单没做完,这个订单量是上周末的三倍多。怕忙不完,门店只能关闭了所有接单入口。”当订单如潮水般涌向商家,账本写上了“甜蜜的负担”。补贴战带来的泼天流量,还伴随着运营成本的走高。如果不参加活动,生意会被参与补贴的商家抢走大半,但参加了活动,这些商家们的经营与服务压力也随之增大。
订单的洪流,由穿梭于街巷的骑手们承接。据美团7月12日凌晨披露,平台在7月接连迎来订单峰值,骑手单量显著增长,以7月的周末为例,骑手日单量增长33%,日收入增长111%。此前有报道称,补贴高峰期,部分骑手日收入可飙升至千元,但这“高薪”背后是日均12小时以上的高强度奔波和高温酷暑下的安全风险。“单子像雪片一样,午饭都顾不上吃,只想多跑几单多挣点。”一位骑手在短暂的午休间隙对记者吐露心声。
在这场“疯狂星期六”中,表面看消费者薅到了羊毛,平台收获了增长数据,部分骑手获得了短期高收入。然而,“谁获利”的答案远非表面这般简单,商家利润承压、骑手健康透支、平台“烧钱”不止,狂欢的代价正由生态链的多个环节共同承担。
争的是究竟什么?
角逐即时零售市场话语权
当平台用一杯补贴奶茶打开消费者的手机时,其目标远非一笔订单那么简单。传统电商增长趋缓已成共识,而即时零售作为少数仍在爆发式增长的领域,正成为兵家必争之地。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发布的《即时零售行业发展报告(2024)》显示,2023年我国即时零售市场规模达6500亿元,同比增长28.89%。而到了2030年,这一数字预计将涨到2万亿元。淘宝闪购、美团、京东的贴身肉搏,表面是红包补贴大战,实质是对这片“新大陆”未来话语权与生态主导权的激烈角逐。
华西证券分析师指出,与传统零售相比,即时零售的商业模式更容易形成壁垒,竞争者难以复制。虽然前期需要较大的投入,且盈利周期较长,但一旦形成规模化之后具有更好的客户黏性,份额更加稳定,盈利能力也会随着订单量的提升而越来越强。
这正是各平台以高频餐饮外卖为突破口,迅速建立用户习惯,进而将流量与需求延伸至全品类实物零售及服务消费,开辟增量空间的战略逻辑。谁能率先构筑起“高频引流+全品类供给+高效履约”的完整生态闭环,谁将能在未来的万亿市场中占据主动。
补贴退潮后路在何方?
价值创造而非内卷消耗
单纯依靠“烧钱”的模式不可持续。消费者短期被低价激活,但长期可能形成价格依赖,而平台自身也面临巨大财务压力。
经济学者、工信部信息通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盘和林指出,未来竞争将从“规模化补贴”转向“差异化能力”的比拼。“一开始各个平台都是走补贴路线,但会逐渐地找到自己的长处,去和自己的生态做兼容。比如美团会和线下商超合作,毕竟它过去不是做电商的,而淘宝闪购则会和自己的电商平台进行融合。”
当补贴的喧嚣逐渐平息,行业终将回归本质,告别“内卷式”的低价消耗战,走向价值创造。一个健康的生态图景应是商家获得合理利润空间,持续提供优质商品与服务;消费者享受真正的便利与高性价比体验;平台则通过优化供需匹配、提升运营效率、创造增量价值来实现可持续增长。这并非易事,考验着平台在高投入下寻找盈利平衡点的智慧,以及如何平衡规模扩张、用户体验与劳动者权益等多方诉求的能力。
当补贴的潮水终将退去,唯有那些能真正平衡用户便利、商家生存、骑手权益与自身健康发展的价值创造者,才能在即时零售的“新大陆”站稳脚跟。
(大众新闻记者 胡羽)
责任编辑:李文